行为这一概念一般适用于生物体(植物、动物乃至人类),行为的特性与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性一样,不但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而且也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同样也具有种的特异性。有时候,两个从形态上很难区分的物种,却可通过不同的行为型加以辨认。在自然界,行为型常常是近缘物种的种间隔离和种间辨认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行为又是进化和发展的,在自然条件下为了创造和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动物逐渐由天赋、定型的行为演变为利用经验,即通过学习、推理等后天获得的行为。
关于这一点达尔文早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就已提及,摩尔根和许多行为学家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但达尔文是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自然界中同种生物内部不同个体的生存竞争,随着行为的发展。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动物的利它行为显然不能自圆其说,在进化论中,人们常将衡量一个个体存活和生殖成功的尺度称作适合度,适合度越大。个体存活和生殖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但动物的利他行为增加的不是自身的适合度,而是他人的适合度。到了20世纪,动物行为的进化受到分类学家、动物学家和进化论者的广泛重视。因此,行为学家们首次用亲缘选择的概念,较为合理解释动物的利它行为。近年来又创建了行为生物学和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