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是否能将老鼠斩尽杀绝
  • 春蚕吐丝
  • 蜻蜓是有益的昆虫
  • 各式各样的瓢虫
  • 蟑螂的踪迹
  • 地下活动的昆虫——蝼蛄
  • 林木医生——啄木鸟
  • 雨燕与燕窝
  • 船蛆
  • 鲍鱼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海笋

    水管很长,在伸展的时候大约与贝壳的长度相仿。在平时,海笋把水管伸到岩石洞口,从入水管吸收新鲜海水和食料,从排水管排出排泄物或生殖细胞。它的水管末端生有恰好与岩石颜色相同的色素斑点,所以别的动物不容易发现它。这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色。

      很多种海笋的幼年个体和成年个体的形状很不一样,乍一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是,如果观察一下它的生长情形,就会了解不同的形状是生长阶段不同的结果。例如吉村马特海笋幼年的个体,贝壳稍微短些,两壳在前端腹面不关闭,所以足是露在外面的。贝壳前端边缘有锋利的小齿,背面具有一个马鞍状的软片,叫做原板。成年的个体,贝壳稍微长些,两壳前端腹面用石灰质的胼胝关闭,足萎缩,包在胼胝之内。贝壳背面,在原板的后方又生出一个梭形的后板。同时在腹面后段两壳之间也生出一个棱形的腹板。这样它的整个身体除了水管以外,便完全包被在贝壳之中了。

      因为海笋除了原有的两个贝壳之外,还有原板、后板、腹板等石灰质的附属物,所以从前人们都认为它们属于多壳类。

      海笋有雌雄性的分别。它的繁殖时期随种类不同,例如吉村马特海笋是在每年的7月初到8月中。到这个时期,它的生殖腺非常肥大,雄体的精子和雌体的卵都成熟了,成熟的精子和卵顺着水流从排水孔排到海水里。卵和精子在海水里相遇而受精,受精卵开始发育,并很快地变成担轮幼虫,然后再变成面盘幼虫,在海里游泳一个时期以后,遇到岩石就开始钻入。在实验室里,卵发育成幼虫以后,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给它放入石块,便可以钻入。如果不放石块,经过40多天,它还能继续游泳生活。这说明它凿石块的早晚是和遇到石块的早晚有关系的。不过如果它始终遇不到石块,就不能发育成长了。幼虫在钻进石块以后,变化很快,短期内便变成成虫的样子,并且加紧挖凿岩石,随着身体的生长,逐渐深入岩石。面且它一钻进岩石,便从此不能再从岩石里出来了。

      海笋是怎样钻凿岩石的昵?从很早时候起人们就注意这个问题了。可是因为这种动物是长在岩石里面的,它的活动情形很不容易观察,所以很难肯定它到底是怎样钻凿岩石的。有人认为它是用机械的方法,也就是用足和贝壳钻磨岩石的;也有人认为它是用化学的方法,也就是由足部分泌一种酸性液体侵蚀岩石的;还有人认为它是同时并用达两种方法来钻凿岩石的。大多数学者同意第一种说法,承认海笋是用机械的方法挖凿岩石的。这可以从它的生长过程得到证明。

      由于幼年的吉村马特海笋贝壳前端腹面不封闭,有锋利的小齿,足露在外面;而成年的个体则是足部萎缩,并且为石灰质的薄片所包盖,贝壳前端锋利的小齿也完全与新生的石灰质薄片相愈合。幼年个体与成年个体有这些不同,正好说明它在幼年时一边生长,一边用齿和足配合着凿石,而达到成年以后不再生长了,齿不锋利了,足给包了起来,便不再凿石了。

      从岩石里剥出来的个体,培养在海水里面,因为它们已经脱离了岩石,根本得不到钻石的机会,所以即使是很小的还没有达到成年的个体,足也会渐渐的萎缩,贝壳前端腹面也会逐渐封闭起来。达就可以说明足和贝壳对海笋挖凿岩石的功用了。

      实际上,它也和船蛆相仿,是用足吸附在岩石表面,旋转贝壳,利用贝壳前端的小齿把岩石逐渐锉掉的。

      海笋是不是所有的岩石都能钻入而给以毁坏呢?根据调查,这种动物都是生活在石灰石里面的,在花岗岩中从来没有发现过。在塘沽新港的防波堤上,也只是石灰石才遭到破坏。可能因为花岗岩此较硬,它钻凿不进去。

      防治海笋为害,在大海中巨大的建筑物上施用药品,可能性是不大的。因此我们就必须多从其他方面想些办法。我们已经知道它只能侵害石灰石而不能侵害花岗岩,那么在海中建筑码头或防波堤时,避免用石灰石,而采用花岗石,就可以防止它的为害了。此外,像防止船蛆为害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减低港口海水含盐量的办法来防治它。例如吉村马特海笋,虽然它的成体对低盐度的海水抵抗力很大,可是,它的幼虫,对低盐度海水的适应能力却很差。所以如果使港口的海水含盐量低到能使它的幼虫致死的程度,也可以防止为害。

      有的海笋如广东沿岸的马特海笋,不钻岩石而钻木材,对海中的木材有一定危害。但它和船蛆不同,它不吃木材,只是钻木为家,所以用防船蛆的方法防除它不一定有效。

      还有些生活在泥沙滩的海笋,如海笋、全海笋,个体常很大,肉很鲜嫩,是很好的海产食品。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