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着悠久的牧羊历史,茫茫草原、悠悠牧歌已经成为一幅独特的文化景观。羊是游牧经济的主体之一,在传统的牧业中,羊必须跟人放牧。牧羊人早出晚归。出牧、归牧时多采用“一条鞭”放牧法,在牧地采取“满天星”放牧法。牧羊人要驯好头羊。羊300只上下为一群。如骑马或骑驴放羊,羊群可达500—600只。因此驯好头羊利于放牧。
春季为“换青”的季节,此时连天的芳草并没有长出来,但是草原地暖,羊已经嗅到了新鲜芳草的气味,不愿再嚼枯草。况且羊的视力有限,常把枯草当成青草,因此常跑冤枉路,牧民谓之“检青”。这样一来,经冬而体瘦的羊依然吃不饱,况且经过羊啃的草再生能力较差,对草场不利,这就需要躲青拢群。所谓“躲青”,就是要先避开刚钻出土地的嫩草,“拢群”就是把羊集中在一起,防止其乱跑。先领羊吃阴坡的干草,待青草长出后,再吃阳坡的草。经过严冬后,有的羊身体非常瘦弱,牧人称为“乏羊”,因此要视品种、公母、年龄、体力而分群放牧。把羔羊放牧在离家较近的地方,草好路又近的地方留给乏羊,让壮羊跑得远些。
夏季不比春季,羊群可以大一些。牧人要选择凉爽、通风的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