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是我国经济价值较大的药肉兼用的蛙类。中国林蛙的整体或雌性输卵管的干制品,均可入药,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广泛用于防病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动物药之一,称为哈士蟆和哈士蟆油,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产品供不应求,在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上深受欢迎,是我国动物药中的重要产品之一。中国林蛙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用蛙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称美味佳肴。此外,制取哈士蟆油的副产品,如肌肉、骨骼、内脏等均可饲喂家禽、家畜、以及珍贵野生家养的毛皮兽(如紫貂等);也可加工成干粉配成混合饲料作为家禽、鱼类、蝌蚪的饲料。
由于幼体、成体的人工饲料尚未解决,中国林蛙目前只能进行半人工养殖,而饲养场的建设主要是指修建交配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和成体越冬池。在饲养场的周围必须修筑围墙,控制中国林蛙在一定的区域内,防止逃走和敌害的捕食。围墙的高度应在1.2—1.5米左右,材料可用砖石、泥土、木材等。根据中国林蛙的生活习性,饲养场周围必须有大面积阔叶林,以两山夹一沟最为理想,山要高大连绵,形成天然围墙,山坡森林茂密,环境阴凉潮湿,食物丰富,有不同类型的水域,如长流不息的山溪,以供林蛙入河冬眠。溪沟长度5000米左右,宽2—10米为宜,静水塘水深5—20厘米,一般不宜超过30厘米,可供配对、产卵、卵群和蝌蚪发育生长。场地附近地势平坦,有利阳光照射提高水温。同时,也有利于幼蛙上山。溪沟两侧不宜有村庄、工厂和养禽场等。 中国林蛙的蝌蚪期大约为40天左右,是幼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工饲养的主要时期。饲料、环境条件及饲养技术不仅直接影响变态前中国林蛙的发育,也影响变态后的生长发育。合理的饲料配方和人工管理,能使蝌蚪生命力强,发育健壮。蝌蚪在鳃盖完成期之后,开始摄取食物,其食物是卵胶膜。蝌蚪吸附于卵胶膜上以其为营养不断啃食,大约1周左右把卵胶膜吃完,以后就摄取其它食物,这时可投喂一些柔软的食物,如玉米粉、豆饼粉和鱼粉加以大量的菠菜、白菜及洋蹄叶等野菜类,煮熟混拌成糊状,沿池四周投入,特别是池角处多投一些。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决定投入量和投入次数,以池内不空为准,过多易腐烂变质,污染水质;过少取食不足,影响生长发育。一般每天饲喂一次,当达到30日龄时,食量增大,注意给足饲料,适当增加投饲次数。同时注意提高水温,随着蝌蚪的生长发育,所需空间增大,应适时疏散。 当生长到50一60天左右时,蝌蚪体形变小,尾缩短,体呈灰色,前肢突起形成,此时应及时运到变态池,并应继续投食,保持池中水质,防治敌害,为了使变态后的幼体及时上陆,要除去变态池周围的障碍物,四周可撒些豆腐渣之类的食物,招引小昆虫,供幼体上岸捕食。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