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蛙也叫哈士蟆、山狗子、臭迷子、红肚囊、雪蛤。体长5—6厘米。体大而肥硕。头长宽几相等;吻端尖圆,吻棱较明显;鼓膜显著,约为眼径之半;犁骨齿列为椭圆形,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稍重叠。皮肤较粗糙,体和后肢背面及后腹部密布圆形大疣,背侧褶在颞褶部形成曲折状,先与颞褶相连,然后再达胯部。体色有变异,雄性为棕色、褐灰色、棕黑色,雌性为棕红色或棕*,背中央有l浅色较宽的脊线。鼓膜上有三角形黑色斑,咽、胸及腹部有朱红色与深灰色花斑。无声囊。
野外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以及朝鲜、俄罗斯等地。栖息于森林、灌丛、草地地带的沼泽、水塘、水坑和水沟等静水域或其附近。成体以陆栖为主。9月下旬入蛰,多群集潜入塘、坑底部的泥土中越冬。以昆虫等为食。4月中旬出蛰,入静水域或流溪缓流处产卵,每次产卵900—1270枚。
黑龙江林蛙雌性输卵管的干制品亦称哈士蟆油。蛤士蟆以体形大,肉肥、干制品呈棕*或棕褐色者质好。蛤士蟆油呈不规则扭曲管形或结带形、油润,含油高,淡*(新鲜时为乳白色),有光泽、微透明;质脆、体轻:用水浸泡、膨胀较大;微有腥味;块状大为佳品。
黑龙江林蛙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用蛙类,其肉质细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