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细嫩,味道鲜美,可称美味佳肴,尤其在香港和东南亚,称之为“雪蛤”,在市场上深受欢迎。此外,制取哈士膜油的副产品,如肌肉、骨骼、内脏等均可饲喂家禽、家畜、以及珍贵野生家养的毛皮兽(如紫貂等);也可加工成干粉配成混合饲料作为家禽、鱼类、蝌蚪的饲料。
散养是指人工选择种蛙,种蛙在饲养池内繁殖,卵群在池内孵化,蝌蚪进行人工饲养,幼体放养到自然环境中栖息和觅食,生长为成体的人工抚育和半野生放养的过程。散养具有投资少、收益大、用工少、见效快、不与农林业争劳力、争土地的优点,适宜农村发展副业生产、开发利用黑龙江林蛙资源。养殖池一般修建在溪沟的中下段,地势平坦而开阔,饲养池长10米,宽4米。池底倾斜,可保持水深5一30厘米。为便于管理,周围需修高1.5米的围墙,黑龙江林蛙攀登能力较强,以防止逃逸。墙壁可略向内倾斜,或壁顶加盖。进出水为单排式。进水口的上游修一小水坝,使池内有充足的水源,保持水位,稳而不流。日进水量控制在1立方米以内,以利提高池内水温。种蛙选择体形大、健壮、无畸形,皮肤光滑者,雌雄以2:1为宜。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即可将种蛙放入繁殖池内配对、产卵。将同一天产出的卵群集中在水深5一15厘米处的池边孵化。在水温12一18℃时,胚胎经过15天左右孵化出胶膜;20天左右小蝌蚪的外鳃消失,此时可游泳自如。在早期胚胎发育期间,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气温下降时池面必需加盖,以防池水温度过低致使胚胎受冻夭亡。蝌蚪外鳃消失后即开始摄食,先以卵胶膜为食;第五天开始投放饵料。一般以5一7天投放一次。随着蝌蚪的生长投放饲料的数量和时间可酌情而定,但要充分满足需要。饲料可用豆渣、豆饼、玉米粉、蔬菜、蒿草以及发酵饲料等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如鱼粉、蛙粉、肉末、畜禽内脏粉未均可饲喂;以动植物混合饲料为最佳。幼体初登陆时,对外界不利因素抵抗力很弱,特别是烈日暴晒或干旱常造成大批死亡。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采用把幼体放养在林区或草地,让其在自然环境中生长,3年后即可长成成体。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