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颈雉体长46—100厘米,体重410—1990克。雄鸟头顶棕褐色;眉纹白色;眼睛周围的*皮肤鲜红色;颈部大都金属绿色,有的下面还有一个白色的环带。上体紫红色,下背和腰多为蓝灰色;胸部为带紫的红铜色,具有金属光泽;腹部黑绿色;尾羽黄灰色,并排列着黑色横斑。雌鸟的羽色为砂褐色或棕*,上面杂以黑色和红色的斑纹。虹膜栗红色;嘴绿*;腿、脚暗红褐色。
环颈雉分布于欧洲东南部、蒙古、朝鲜、俄罗斯东南部、中国、越南北部、缅甸北部等地。栖息于中、低山丘陵的灌丛、竹丛或草丛中。善于奔跑,飞行快速而有力。以植物的嫩叶、嫩芽、草茎、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为2—5月。营巢于灌丛、芦苇丛或草丛中的地面上,甚至农田地中。每窝产卵6—22枚。孵化期为24—25天。
环颈雉兼具观赏、食用、药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禽类。我国人民对它的食用价值的认识较早,远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环颈雉的描述更为详细,认为环颈雉肉性味甘、酸、温,具有补中益气之功;对下痢、消渴、小便频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医学入门》称它能“治痰气止喘”。《医林纂要》认为它还有“益肝、和血”的作用。从唐朝到清朝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