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圆而大的薄膜,叫音盖,很有弹性。音盖下面长着象鼓皮似的听囊和发音膜,和身体里十分发达的声肌紧紧相连。当发音膛内壁肌肉收缩振动时,蝉就可以发出“喳喳喳”的声音。这单调细小的声音通过气囊的共鸣作用,再加上折膜和镜膜也跟着一起振动,就变成了嘹亮、高吭的“知了、知了”的歌声了。
蟋蟀、螽斯的“乐器”与蝉又有些不同,它们的“乐器”不是长在肚子上,而是靠着双翅相互摩擦来“奏乐”的。如蟋蟀,右边翅膀基部下表面有一条横脉,上面长着许多小齿,叫音锉,在左翅膀上表面则形成尖尖的摩擦缘,叫刮器。当它“奏乐”的时候,右翅急剧地叠在左翅上面又马上分开,通过音锉和刮器的相互摩擦,发出声音。螽斯恰恰相反,是左翅叠在右翅上发出声的。
浩瀚的大海,看似静静的世界,并不平静,有许多“歌手”和“乐师”,时时刻刻在演奏着。
鱼类学家的研究证明,几乎每一种鱼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发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鱼在吞水时从喉咙里发出声音;有的鱼在呼吸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时间:2009-4-20 22:42:28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