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白天活动的猫头鹰──雪鴞和猛鴞
  • 褐渔鴞的近亲——毛腿渔鴞和黄腿渔鴞
  • 吃鱼的猫头鹰——褐渔鴞
  • 森林中的大型猫头鹰——林雕鴞和乌雕鴞
  • 逸鸟形成的野外种群——红领绿鹦鹉
  • 能学人语的攀禽——绯胸鹦鹉
  • 似杜鹃的鸽类——斑尾鹃鸠
  • 凤头雨燕和灰喉针尾雨燕
  • 纵纹腹小鴞和横斑腹小鴞
  • 外形似鹰的猫头鹰——鹰鴞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知识

    大型鸽类——绿皇鸠和山皇鸠

    上和沙粒时才下地。飞行快速而有力,多在高空中,但拍翼并不频繁。叫声为“咕,咕,咕,……”,比较深沉,即使在附近鸣叫,听起来也好象是从远处传来的声音,终止前的一声比较延长,声音也很特别,很象是人类窃笑的声音。主要以榕果等植物果实为食,特别是乌榄,即使体积大于它的头部,也能被它全部吞下。偶尔也吃昆虫。常与其他鸠鸽类在一起觅食,但种类却随着取食场所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在榕树等结小形树果的树上大多与绿鸠类在一起,而在橄榄树以及结大形无花果的树上则大多与山皇鸠等大形鸠鸽类在一起。

      繁殖期为4—7月。雄鸟求偶时频频向雌鸟挺胸、点头、松开颈部的羽毛进行炫耀,并且绕着圈子走等。营巢于森林中的树木枝杈上。巢主要由枯枝构成,呈浅盘状,较为简陋,巢内也没有铺垫物。每窝产卵1一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41一51×31一37毫米。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

      山皇鸠也叫灰头南鸠、绿背皇鸠等,体长38一45厘米,体重380—535克。体形与绿皇鸠差不多,但体色完全不同。它的雄鸟和雌鸟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和头侧为浅灰色,后颈为淡紫红色。肩不、上背、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呈紫红褐色或紫栗色,下背、腰不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尾羽为黑褐色,具有宽的灰褐色端斑。飞羽黑色。颏部、喉不为白色。头部的两侧和前颈为灰色,胸部、腹部淡葡萄灰色。两胁和腋羽灰色。尾下覆羽皮-或淡棕白色。虹膜灰白色,嘴橙红色或暗橙红色,尖端暗褐色。脚橙红色或淡紫橙红色。

      山皇鸠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共分化为6个亚种,我国仅有云南亚种,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潞西、南部的西双版纳以及海南岛等地。

      山皇鸠是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成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有40只左右的大群。多活动在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早晨和傍晚常栖于大树顶端枯枝上沐浴阳光。飞行快而有力,两翅煽动频繁,常发出呼呼作响的振翅声,特别是在大雨到来之前常成群低飞,十分活跃。叫声深沉,给人以悲哀的感觉,鸣叫时弯腰叩头。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尤其喜欢吃橄榄、乌榄、琼南以及无花果等果实,即使比它的头部大的果实也能全部吞下。

      繁殖期为4一6月,也有早在3一4月即开始产卵和迟至8一9月还在产卵的,或许有一部分个体一年繁殖2窝。营巢于深山密林中树上,偶尔在路旁树上营巢。巢呈平盘状,主要用枯枝在树杈之间堆集而成。每窝产卵1枚,偶尔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44一49×32一36毫米。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