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鹦鹉螺的近亲──菊石
  • 鹦鹉螺壳的演化(图)
  • 头足类动物的特点
  • 软体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 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及刺毛类
  • 四射珊瑚的骨骼构造和形态(图)
  • 珊瑚的起源与进化(图)
  • 宝岛台湾特有的灵长目动物──台湾猴(图)
  • 名不副实的猴子──藏酋猴(图)
  • 其貌不扬的珍稀动物──黄岛长吻虫(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知识

    多鳃孔舌形虫(图)

    色衬托之下显得非长漂亮。

      领的后面是延长的蠕虫状的躯干。躯干又可以分为鳃、生殖翼、肝和尾等四个区。鳃区的长度为37毫米左右,相当于领长的3—4倍,相当于生殖翼长度的五分之一左右。在鳃区中具有数目较多的鳃孔,约为130—160个,成对地排列在背侧,呼吸时水流从鳃孔排出体外。两个生殖翼对称,宽而长,长度为190毫米左右,约为鳃区的5倍,开始于领的后缘,没有翼缘垂。起首处两翼为鳃的前端所分隔,相距约3—4毫米,前部窄,鳃区后部附近最宽,后部逐渐变窄,终止于肝区交界处稍前或稍后。雄雌异体,性成熟的雌性的生殖翼为紫棕色,雄性的生殖翼为桔红色或桔-,在鳃和生殖翼的腹面两侧均没有色素斑点。雌性产卵在海滩里,卵数有上千枚。雄性在雌性产卵的同时或稍迟就释放出精子。受精卵孵化出有纤毛的幼虫,很快就能进行游泳,然后沉入海底。

      肝区特别长和肝囊数目多也是本种的特征之一。整个肝区的长度为33—74毫米,肝囊约有110—130个,排列成两行,十分规则。较为成熟的个体肝区前部的界限较为明显,后部的界限不明显,前部肝囊小,中部渐大,后部又渐小。尚未成熟的个体肝区前后部的界限都不明显,肝囊大小与成熟个体的情况相似。肝囊的数目一般是随着个体成长而增加的,但在个体完全成熟后就变化不大了。肝区的颜色变化也较多,一般由前向后次序为褐黑、赭、土黄、绿等,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也有变化。

      多鳃孔舌形虫在我国分布于山东青岛胶州湾内的薛家岛、黄岛、沧口、楼山和前海的栈桥、汇泉浴、石臼所,以及江苏的大丰、东川,河北的北戴河等地,但数量很少,所以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它穴居于沙粒之中,体表粘液与沙子结合在一起,以沙底质有机物质为食。它可以依靠吻腔和领腔的充水和排水,使吻部和领部发生伸缩,在泥沙中掘穴和活动。当它向前掘进时,水和富含有机质的泥沙便被摄入消化管。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