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内面为明显外露的银白色较厚珍珠层,边缘为金-或黄褐色的角质,非常美丽。在较大的个体中,珍珠层的外缘与壳边缘部之间有一条-带。铰合部的后端稍微突出,成体的铰合部比壳长为短。韧带宽厚,脱落后遗留一凹痕,有的个体凹痕内有褶。闭壳肌痕宽大,略呈肾脏形,外侧二分之一处有一粗横褶,内侧三分之二处加宽,痕面不平滑,有许多明显的横纹。它的软体部较大,前闭壳肌退化,后闭壳肌极为发达,位于身体的后方,闭壳能力甚强。肛门为舌形,末端极宽圆。
大珠母贝为热带、亚热带物种,分布范围较狭窄,主要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沿海,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岛、西沙群岛、雷州半岛沿岸海域。喜欢群聚栖息在珊瑚礁、贝壳、岩礁砂砾等海区,以发达的足丝营附着生活。栖息地水流通畅,水深在10米以上,一般为20—50米,最深可达200米。适温范围在15.5—30.3℃之间,最适水温为24—28℃。雄雌异体,在成熟的个体中,雄性明显多于雌性。它还有性转换的现象,也曾发现过雄雌同体的个体。每年低温期过后,当水温回升时到20—25℃时,其性腺就开始发育,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达到性成熟。性成熟的雌性,遇到适当的刺激就能产卵。主要在5—10月进行繁殖,7—8月为盛期,10月以后性腺萎缩,生殖腺呈排空状态。产下的卵约需16—36天才能孵化出幼体。幼体的壳多为暗黑色,由于其壳的后缘抹端突出,所以壳长比铰合部短而近似楔形,长到2厘米左右逐渐变圆,并变为黄褐色,生长鳞片明显。生长到一定大小时,生长就较缓慢,几乎是大量地分泌珍珠质,以增加其贝壳的厚度。它属于滤食性贝类,食性较杂,饵料颗粒大达500微米以上也能摄取。食物以硅藻类为主,也包括扰足类及其幼体、有机碎屑、双壳类盘幼虫、腹面类面盘幼虫、钙质骨针和其他原生动物等。
大珠母贝属于软体动物中的瓣鳃类,因数量较少,价值较高,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瓣鳃类动物不仅有可以生成珍珠的珍珠贝,还有贻贝、牡蛎、扇贝、蚶子、江珧、文蛤、蛤仔、西施舌、蛏子、蚌、蚬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种类,是捕捞和养殖的主要对象,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