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体的外形就像《西游记》里唐僧所戴的帽子,所以又被称为“唐冠螺”。
冠螺属于软体动物中的腹足类。腹足类因足位于身体的腹面而得名,它们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也称为单壳类或螺类。这是软体动物中种数最多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发现的有80000多种,分布遍及全世界的海洋、淡水和陆地,形态变化也较大。典型的腹足类头部比较发达,上面生有口、眼及一或二对触角。足为块状,肌肉极为发达,有宽广的 面,适于在表面爬行。足的背后还具有一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厣,当身体缩入壳内后,可用厣完全关闭壳口。外套膜像个口袋,能够包括整个身体。神经系统也由脑、侧、脏、足四对神经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但结构比较复杂,有些种类神经中枢向头部集中。腹足类中有很多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如常见的鲍鱼、宝贝、钉螺、蜗牛等,都属于这一类群。
左右对称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但腹足类却由于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左右不对称,有的自左而右,有的则相反,因而有左旋和右旋之分,这是在进化时经过一定的演变而形成的。其实腹足类的祖先也是左右对称的,在其内脏囊的背面有一个简单的碗形贝壳,鳃、肾及心耳等器官也都是成对的,肛门在身体的后面,以腹面贴地匍匐而行。由于长期适应水底爬行的生活,腹面的足逐渐发达,身体也加大增高,碗形的贝壳已不能完全将其遮蔽,所以发展为圆锥形,但运动时又显得极为不便,也难以保持平衡,为此贝壳和身体便倒向后方。这样虽然减少了前进的阻力,却又使原来位于体后的外套腔出口受压,腔内的水流无法畅通,影响了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机能。于是,腹足类在进化中又发生了相应的演变,身体发生扭转,把外套腔开口旋转180度,其结果不仅使外套腔开口从身体后端受压的位置转到内脏囊前方不再受压,使水流可以畅通无阻,而且也使内脏囊的一些器官相应地前后左右变更了位置。左右鳃、肾易位,肛门由身体后方扭向身体的前方,位于心耳后方的鳃转到心耳的前方,原来左右并行的侧脏神经连索也随扭转过程变为8字形。经过扭转之后,外套腔内水流的问题得已解决,同时贝壳也发生了卷曲,卷成螺旋状,这样既保持了原有的容积,又大大减少了贝壳的长度,增加了行动的灵活性,形成了腹足类常见的螺旋形贝壳。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