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长圆形,位于侧下方,略微抵达第二背鳍,下部的鳍条不分枝。腹鳍位于胸鳍前基缘的下方,到达前背鳍的中部。尾鳍为圆截形,后缘圆凸。体表为黄褐色,体侧具5—6条暗色横纹。吻侧、眼下、眼间隔和头侧具暗色条纹。背鳍淡-,第一背鳍上有一个大块的黑斑,其他鳍上有小的黑点,臀鳍基部常呈桔红色,腹侧白色。鳃孔大,位于体侧,鳃盖膜互相连接,鳃耙呈粒状。由于鳃里可以贮水,所以离水后也能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它的鳃孔前面,每边还各生有一个凹陷,与鳃孔形状相似,称为“假鳃”。它与真正的的鳃孔颜色一样,都是橙红色,所以看上去如同每边各有两个鳃孔,因此有“四鳃鲈鱼”的俗称。
松江鲈鱼的两性略有差异,雄性头部宽大,吻更为短钝,具有尿殖乳突,体色较深;雌性头部略微狭长,吻稍尖,没有尿殖乳突,体色较浅。
松江鲈鱼在我国的淡水和浅海中分布很广,渤海、东海、黄海沿岸及通海河川江湖中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三角洲为主要分布区,特别以上海松江县所产的最为有名,所以称为松江鲈鱼。在国外,它还见于朝鲜、日本和菲律宾等国海域。
松江鲈鱼具有生殖回游的习性,每年秋冬季节怀卵,从11月底开始自淡水水域降河入海,到翌年2月上旬结束,历时2个多月,但降河的时间也与当地的水温有密切的关系。然后于3月在浅海区域产卵,卵具粘性,可以成块附着在蚌类空壳或石砾上。产卵后雌性即离去,由雄性护卵。5—6月幼鱼由近海溯河进入淡水水域活动,进行生长、发育,秋冬时再从淡水河流重新返回大海。它是营底栖生活的鱼类,白天大多潜伏在水底休息,夜晚才出来活动、觅食。捕食的时候性情较为凶猛,以小鱼、虾类等为食。
松江鲈鱼与黄河鲤鱼、松花江鳜鱼、兴凯湖白鱼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鱼,肉质细白肥嫩,久煮不老,肉中无刺,味道极其鲜美,自古被誉为鱼中的珍品佳肴,受到人们的欢迎。它作为沪杭一带的名菜,早在魏晋时就很有名,隋朝时,已经成为东吴一带的贡品。在我国的历史上赞誉松江鲈鱼的史籍,诗文和词赋等甚多,流传深远。例如宋朝范仲淹有诗咏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梅尧臣也有诗歌之:“直须趁此筋力强,饮粳烹鲈加桂姜。”陆游吟咏鲈鱼的诗句更多:“空怅望,鲈美菰香,秋风又起。”当他宦游蜀中时,又写道:“十年流浪忆南烹,初见鲈鱼眼自明。”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松江时吃了鲈鱼羹,赞不绝口,将其誉为“江南第一名鱼”,令知府年年进贡。从此,松江鲈鱼更是名扬中外,每有贵宾,如1972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1986年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访问上海和江、浙一带时,都要点名提出品尝“鲈鱼羹”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水利建设的发展,造成江湖隔绝,使松江鲈鱼失去了生长、发育的场所,致使补充群体的幼鱼资源不断减少。而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等原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影响,已使松江鲈鱼的自然资源出现严重的枯竭,因此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从70年代起,我国进行了人工饲养繁殖松江鲈鱼的实验和研究,已经获得成功,为抢救这一珍贵物种奠定了基础。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