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呈棕褐色。腹面青石板色。
细痣疣螈在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在我国分布于广西(瑶山、龙胜、忻城)、贵州(绥阳、荔波、雷山、遵义、大方)、湖南(桑植、浏阳)、安徽(岳西)等地。
细痣疣螈栖息于海拔500一1500米的山间密林地带,栖息于静水塘及其附近潮湿的腐叶中或树根下的土洞内,繁殖季节过后,离开水塘,常栖于山坡植物根部或上穴内。以林间昆虫、蛞蝓、蚯蚓及其他小动物为食。
雄性的第二性征表现在肛裂长,其长度大约等于鼻间距,肛孔内壁有小乳突,后部较多;雌性的肛裂短,在繁殖季节隆起略成小丘状。产卵的环境较为一致,一般都是林木繁茂,水塘常为阔叶树和竹林所遮蔽,阴暗潮湿,卵产在塘边坡地上的腐烂落叶之中。或被落叶所遮盖,翻开落叶,可发现一颗颗晶亮成堆的或分散的卵粒紧贴于潮湿的泥土上或叶片间,每堆约30一52枚左右,有的连续排列,很难区分出每个雌性所产的卵的确切数目。卵为单生,圆形,动物极为浅棕色,植物极为乳白色,卵径为3一4毫米,连同透明胶膜为6毫米左右。当胚胎发育到后期时,卵胶膜直径达10毫米。胶膜中的胚胎长15毫米时,眼后角下方有短的平衡枝,前肢有叉状二指,并有后肢芽;尾长为体长之半,尾背鳍榴前达躯干中部;鳃成羽状。甚发达,长的超过了尾背鳍褶的起点部位;眼大,位于头两侧,除卵黄部位为白色外,其余均为棕黑色,散有细白点。幼体体长为20毫米时,前后肢已有3个指、趾,仅个别前肢具4指;体侧有肋沟11一12条:50毫米左右时,皮肤光滑,体尾粗肥,尾鳍高,并前达躯干中部;外鳃发达;指、趾及尾下半部为桔红色,其余部位色黑;咽喉部色较浅;全长54毫米时,已具成体特征,头部扁平,有疣粒形成;尾背鳍褶只限于尾部,尚有残留的外鳃;体侧有两纵行小红点。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