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我国特有鱼种——黄唇鱼(图)
  • 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图)
  • 蛙类中的猛虎——虎纹蛙(图)
  • 分布区最狭窄的蝾螈——镇海疣螈(图)
  • 体形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图)
  • 山地中的娃娃蛇——红瘰疣螈(图)
  • 仅分布在四川部分地区的蝾螈——大凉疣螈
  • 仅生活在贵州部分地区的蝾螈——贵州疣螈(图)
  • 体表布满疣粒的蝾螈——细痣疣螈(图)
  • 从高产到绝产的鱼类-新疆大头鱼(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知识

    最珍贵的爬行动物——扬子鳄(图)

    。据文字学研究,鼍字实际是这种动物的象形字。鼍类动物的历史很长,从距今1亿5千多万年的中生代就已经出现,与中生代各种恐龙的祖先属于同一世系,因而扬子鳄在皮肤、牙齿、骨骼结构等方面,都还保留着许多恐龙时代爬行动物的特征,可以为恐龙的复原模型提供线索,对于研究和推断恐龙的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生物的进化也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又有活化石之称。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动物,也世界上仅有的2种的温带淡水鳄类之一,原来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根据化石记录,几乎遍及过大半个中国,特别盛产于自武汉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我国古代从周朝起就已用它的皮制鼓,并把它的形象刻在钟鼎上。《诗经》中有“鼍鼓逢逢”的句子,《罗愿》中有“李斯亦云,树灵鼍之鼓,是周秦皆冒鼓也”,《夏小正》有“二月计剥  ,剥  以为鼓也。按  即鼍也,似鼍小,四足,长丈余。横飞善睡。白岸吐水。日入则没。夜鸣如鼓。其声应更,江淮之间谓之鼍更。又闻鼓则鸣,与相应也。其皮坚厚,可以冒鼓。因其材而用之也。”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南人珍其肉,以为嫁娶之敬”的记载。

      后来由于气候的变迁及人为的影响,使它的分布区大大缩小,至今只残存在长江下游的安徽南陵、宣城、泾县、宁国、郎溪、广德、青阳,江苏宜兴、高淳,江西及浙江长兴、安吉(湖州)等个别地区,野外总数已不足500条,因此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是一种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在鳄类中性情最为温顺。喜欢住在河滩、湖泊、沼泽及丘陵山涧的滩地,这些地方长满了芦苇、灌丛或翠竹,既便于隐蔽,又便于捕捉食物。扬子鳄以鱼、软体动物、甲壳类、蛙、龟鳖、小鸟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取食时性情凶猛,还能用突然甩动尾部将岸边的猎物击入水中的方法捕而食之,偶而也偷食水中的鹅、鸭等家禽。它在水中游动灵活而敏捷,用指(趾)间的蹼划水,用尾当舵,但由于颈椎上生有肋骨,头不能向侧面转动,短粗的四肢支撑着沉重的身体,所以在陆地上行动十分迟缓。它平时经常爬伏数小时纹丝不动,每昼夜活动的时间,如爬行、游动、进食等,总共不过2—4个小时。

      扬子鳄在水中游动灵活而敏捷,但在陆地上行动十分迟缓。善于挖掘洞穴,造好的洞穴就像一个迷宫,有1—3个洞口、1—2通气孔,以及“卧室”和“地下水库”等。以鱼、软体动物、甲壳类、蛙、龟鳖、小鸟及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繁殖期为5—8月。产卵于土穴中,每次产卵8—9枚。产完卵用草盖好,靠阳光热能及巢材腐烂发热的温度进行孵化。孵化期为60天左右。刚出生的幼体身体的横纹为桔红色,没有牙齿,叫声很响亮。雌性对幼体关怀备至,直到它们可以独立生活时为止。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