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额角鴞体长25厘米。特点是前额、眉纹和耳羽簇为白色,面盘为橙褐色,上体主要为橙褐色,具暗褐色虫蠹状斑。飞羽上具有黄褐色的横斑,尾羽上具有暗褐色横斑,下体淡橙褐色,具褐色虫蠹状斑以及断续的黑色和淡色中央斑点。虹膜深褐色,嘴白色或蓝白色,蜡膜淡蓝绿色,脚和爪蓝白色。
白额角鴞在我国曾于1979年9月在台湾屏东的枫港见到正在鸟笼中待售的活鸟,或许就是在附近的山林中捕获的。
白额角鴞为留鸟,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中。主要以昆虫和鼠类为食。繁殖期为2一4月份。每窝产卵3一4枚。由于数量非常稀少,其生活习性目前也所知甚少。
琉球角鴞体长20厘米,头顶及上体均为赤褐色,有深褐色及黄白色的虫蠹斑纹。面盘为黄褐色,散布有黑色细斑。耳羽簇为红褐色。下体皮*,有黑褐色横斑和羽干纹,上胸部还具有其他种类所没有的明显的暗褐色带。跗跖被羽,颜色为肉桂色,具暗色横纹。虹膜*,嘴为橄榄灰色,脚肉桂色。
琉球角鴞仅分布于我国台湾的兰屿和绿岛等地,是留鸟,栖息于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现于园林和果园等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白天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