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林中狩猎者(二)——长尾林鴞和乌林鴞
  • 林中狩猎者(一)——褐林鴞和灰林鴞
  • 长耳鴞的近亲——短耳鴞和鬼鴞
  • 珍贵的淡水鳖——山瑞鳖(图)
  • 我国大熊猫保护成就令世人瞩目
  • 体形最大的鴞类──雕鴞
  • 长有翎领的角鴞——领角鴞
  • 罕见的角鴞——纵纹角鴞和黄嘴角鴞
  • 最常见的角鴞——普通角鴞
  • 仅见于宝岛台湾的角鴞——白额角鴞和琉球角鴞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知识

    黑夜中的猎手——长耳鴞

    便于抓牢树干,称为“转趾型”。

      长耳鴞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北部的大陆上,在国外分布于欧洲、朝鲜、俄罗斯、日本、亚洲中部、印度西北部、非洲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北美洲等地,生活在我国的长耳鴞除了在青海西宁、新疆喀什和天山等少数地区为留鸟外,在其他大部分地区均为候鸟,其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东北部等地为夏候鸟,而从河北、北京往南,直到西藏、广东,以及东南沿海各省等地均为冬候鸟。但是它们的迁徙行为不同于其他物候现象稳定的候鸟,而受食物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在东北的沈阳也曾记录到越冬的长耳鴞群体,而其他越冬地的长耳鴞栖居的时间和地点并不十分稳定。此外,食物还影响着长耳鴞的繁殖成功率和它们的种群数量。

      长耳鴞喜欢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农田防护林和城市公园的林地中。它白天多躲藏在树林中,常垂直地栖息在树干近旁侧枝上或林中空地上草丛中,黄昏和夜晚上才开始活动。单独或成对活动较多,但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常结成10—20只,有时甚至多达100只以上的大群。

      它的繁殖期为4—6月,这时特别喜欢鸣叫。因为大多在夜间进行求偶炫耀,所以方式也比较简单,只能做一些近距离的表演,如鞠躬、拍打翅膀,以及互相亲吻,整理羽毛等,有时还鼓动着翅膀,嘴里发出一种奇异的噼啪声,并且轮番地倒换着双脚。营巢于森林之中,通常利用乌鸦、喜鹊或其他猛禽的旧巢,有时也在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3—8枚,通常为4—6枚。卵为白色,卵圆形。孵卵过程全部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7—28天。它的雏鸟是晚成性的,孵出45—50天后离巢。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