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由我国鸟类学者组成的考察队在这一地区获得了一对遗鸥的标本,他们推断这里可能有遗鸥的繁殖群。1990年春夏之交,他们又来到这里考察,终于如愿以尝,发现了湖心各岛上庞大的遗鸥巢群。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进行对遗鸥种群的研究工作,揭开了这一神秘鸟类的许多不解之谜。
遗鸥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中,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滨湖生有泥淖沙洲和浸——漫水的寸苔草滩,湖周种植有沙柳、柠条的固沙林带。遗鸥每年春天都成群地来到这里,站立时头颈伸得很直。每当晴好天气的黄昏时刻,众多外出觅食的遗鸥纷纷归来,在岛屿及附近水面上嘻戏、欢娱,一片十分喧闹壮观的景象。非繁殖的个体则自行结群生活于繁殖地以外的其他湖泊中。虽然它在当地被称为“钓鱼郎子”,但事实上水生昆虫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才是它的主要食物。
遗鸥的繁殖期为5—6月,5月初即见有个体开始营巢。它们通常在海子的湖心岛上营建起成片的巢群,巢连着巢,巢间的最近距离有时仅有7厘米,主要由枯草构成,里面垫有羽毛。每窝产卵2—3枚,也有1枚或4枚的。卵的颜色为白色,被有褐色或黑色斑点。刚出壳的雏鸟体重为50克左右,全身被有浅灰色的绒羽,嘴、脚均为黑色,趾间有蹼。出壳后的第二天就可以行走,在亲鸟的嘴里啄食,但十分怕冷,时常依偎在亲鸟的翅膀下面。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的遗鸥巢群中,还发现了棕头鸥的巢,但它们并不与遗鸥混交,而且两者的行为有着很明显的区别,这就进一步证实了遗鸥与棕头鸥是两个不同的种类。
现在已经证实的遗鸥繁殖地只有中亚哈萨克斯坦的阿拉库尔湖、俄罗斯的外贝加尔湖、蒙古和我国内蒙古地区等少数几个荒漠与半荒漠湖泊地带,数量很少。据统计,在原苏联的繁殖种群数量在2000对以上,我国内蒙古西部的沙漠湖中发现的繁殖种群约1200多对,估计目前全球总的种群数量约有3000对左右。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已将其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我国把它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
在大量的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今天,能够在自然界发现较大的遗鸥种群,是一件非常震奋人心的幸事,随着对遗鸥鄂尔多斯繁殖群体的研究的开展,对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现在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湖畔已经建立起了很多标志牌,说明这里是珍禽遗鸥的重要繁殖地,使人们更加了解和爱护它们。在这一地区建立以保护遗鸥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推荐其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等工作也在积极筹划中。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