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黑长尾雉,也称“帝雉”,雄鸟体长70—90厘米,雌鸟体长53厘米。雄鸟脸部皮肤*呈红色;体羽大都深蓝色,两翅各有一条白色横斑,尾长超过0.5米,为黑色并具有白色横斑。雌鸟通体橄榄褐色,上体有棕褐色横斑和白色斑纹,尾棕栗色,具黑色横斑。虹膜红褐色或淡褐色,嘴角褐色;腿、脚绿褐色。
黑长尾雉分布于台湾的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义、花莲、高雄、屏东、台东等县境内的中部山地。
黑长尾雉栖息于海拔1700一3800米的原始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常单独活动。白天多活动在森林茂密、林下灌木发达而又不甚密集的林中地上,早晨和下午活动较频繁。中午活动较少,或休息,或沙浴,晚上独栖于树上。上树时常从低枝逐级往上跳跃。性情机警,遇到危险立刻逃进密林深处或往下坡急飞。活动区域较为固定。常沿固定路线活动。活动时一般悄然无声,偶尔发出“咕,咕,咕,咕”的声音。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啄食植物的叶、根、茎、花、果实和种子,也吃蚂蚁、蚯蚓、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活动主要在地面,常常边走边觅食,并不时左右观察,甚为警觉,所食植物种类主要有清饭藤、长梗紫麻、玉山悬钩子、水麻、虎杖、五节芒、赤杨、车前草、早熟禾、台湾泽兰等。
&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