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我国分布的是东北亚种或称为东西伯利亚亚种,仅记录于漠河等大兴安岭地区和黑龙江流域,也有人认为还有一个亚种——新疆亚种或称为西西伯利亚亚种分布于我国新疆极北部的哈巴河等地区。
柳雷鸟是在北极附近的冻原地带,以及森林草原地带生活的鸟类,非常耐寒冷,生活的栖息地类型有北极冻原带、冻原灌丛森林、多岩石的草甸地带等。大多喜欢在桦树林、柳树林中,有时也到农田地带,岩雷鸟还栖息在高山针叶林、高山和亚高山草甸等高山地带。除了繁殖期外大多成群活动,冬季甚至可达百只以上。它们活动的范围较大,尤其是冬季,岩雷鸟多沿山坡作垂直性的迁移,而柳雷鸟甚至会进行长距离的迁移或游荡。
柳雷鸟的食物主要是各种柳树、桦树、杨树等乔木的嫩枝、嫩芽、嫩叶、花絮、果实和种子,冬季的食物几乎都是柳树、桦树的芽苞和嫩枝,夏、秋季节有时也吃越桔、蓝靛果、悬钩子、野蔷薇、马尾草和虎耳草等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浆果、花、嫩叶和芽,以及一些鳞翅目的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等,有时也到农田中觅食。
柳雷鸟的繁殖期是5—7月,配偶方式为严格的“一夫一妻”制。配对前雄鸟眼睛上部生长的红色肉垂充血膨胀,显得极为鲜艳醒目,而且分别占据各自的领域,时常发生争斗。占区完成后,雄鸟常站在领域中地势较高的小土丘或岩石上守卫、飞翔,并不时发出求偶的鸣叫声和炫耀表演。它的叫声与家鸡相似,炫耀时尾羽高高翘起并散开,同时两翅下垂,一边向前走一边用飞羽在地上划动,并且大声鸣叫。当有雌鸟应声来到雄鸟的领域内时,雄鸟便弓颈翘尾,跑向雌鸟,在雌鸟面前作轻微的曲线运动,然后快速拍打散开的尾羽,同时两翅下垂,拖着两翅围绕着雌鸟来回走动或绕圈,伺机交尾。雌鸟则低头弯腰,微微张翅,等待雄鸟爬在它的背上,啄住它的后颈部羽毛,进行交尾。交尾以后,雄鸟从雌鸟背上跳下,还要向雌鸟做低头、张嘴、展尾、拖翅等动作,雌鸟稍许站立和抖擞,用嘴梳理羽毛,然后离开雄鸟。
柳雷鸟筑巢一般在冻原、低山丘陵的灌丛中或山坡岩石附近,有时也见于林缘的草丛中较为隐蔽的地方。巢很简陋,多为地面上的浅凹形小坑,内垫以草叶、枯枝、树叶、羽毛等物。产卵数量随地区和年份不同而有变化,一般每窝产5—10枚卵,最多12枚,卵的颜色为淡-,布有大小不等的淡肉桂色和褐色斑点。从雌鸟筑巢开始,一直到产卵、育雏,都由雌鸟独立承担。雄鸟则常在巢的周围警卫和活动。孵化期为21—22天。雏鸟孵出后,逐渐会随亲鸟转移到地势较高的潮湿温暖,分布有低矮草木的山坡地带活动,不同的家族互相吸引,最后结成数百只的群体。
岩雷鸟的体形略小,嘴较平而弱,爪的前端带有黑色。雄鸟体长为38厘米,体重380克;雌鸟体长36厘米,体重450克。它的羽色与柳雷鸟很相近,只是夏季的羽色比柳雷鸟浅淡一些,呈皮黄灰色;冬季时,从嘴角到眼睛后面有一条宽的黑纹。眼睛内的虹膜褐色;嘴、爪都是黑色。
岩雷鸟广布于北美洲的北部以及欧亚大陆极北部的北极圈内,但在法国北部、意大利北部、蒙古北部、俄罗斯东部、我国西北部,以及日本中部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亚种分化多达27个,其中分布于我国的仅有新疆亚种,见于新疆阿勒泰、青河、富蕴、布尔津、福海、哈巴河等地的阿尔泰山地区。
岩雷鸟也是在北极附近的冻原地带,以及森林草原地带生活的鸟类,栖息地类型除了北极冻原带、冻原灌丛森林、多岩石的草甸地带以外,还栖息在高山针叶林、高山和亚高山草甸等高山地带。除了繁殖期外大多成群活动,大多为3—5只的小群,冬季有时甚至可达100只以上。主要多在地面上活动,冬季晚上则栖息于雪穴之中。食物主要是桦树、柳树,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枝、芽包、嫩叶、花、浆果、种子和果实等。
岩雷鸟的繁殖期为6—8月,配偶方式也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雄鸟到达繁殖地后首先进行领地的分割,并各自在自己的领地内不停地鸣叫和飞翔,同时眼睛上面的肉冠膨大,色彩也变成更为鲜艳的血红色。如果有其他雄鸟入侵时,就将肉冠竖起,尾羽敞开,立刻飞过去驱赶,领域性极强。而当雌鸟被它的求偶鸣叫吸引到领地内时,则弓着颈部,翘着尾羽跑过来,同时半张着双翅,头部向雌鸟伸出,表示求爱。雌鸟则低着头,微张着双翅,伸体向下倾斜。然后雄鸟跳到雌鸟的背上,咬住后颈的羽毛进行交尾。每只雄乌可以与2一3只雌鸟交尾。交尾结束后,雌鸟就独自开始营巢,通常营巢于雄鸟的领地中。巢多筑在富有灌木的高山苔原或山坡岩石附近,常有岩石或灌木隐藏。巢较为简陋,每窝产卵6—13枚,卵的颜色为赭色,具密布的栗色斑点。孵化期为24—26天。雏鸟孵出后随亲鸟转移到地势较高的潮湿温暖的山坡地带,并且形成较大的群体。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