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珍贵的白唇鹿
  • 猛禽中的燕子——燕隼
  • 登山健将—岩羊
  • 罕见的小型猛禽——猛隼和黄爪隼
  • 利爪红色的猛禽——红脚隼和欧洲红脚隼
  • 大漠中的猛禽——猎隼和阿尔泰隼
  • 受环境污染危害最大的鸟类——游隼
  • 海东青——矛隼
  • 风韵迷人的鸭子—鸳鸯
  • 鼻子最长的动物—亚洲象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知识

    动物中的瑰宝---大熊猫

    地实际面积不足总面积的20%,仅有约5900平方公里。总计目前全国有30个小的种群,总数为1000只左右。其中除四川卧龙外,每个种群不足50只,有的仅有10余只。支离破碎的栖息地和孤立分布的生存状态对于大熊猫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灾害都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近亲繁殖不可避免,使得大熊猫致隐性基因的纯合,后代生命力降低,甚至畸型或致死。这种现象在动物园内人工饲养的大熊猫中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绝大多数个体是来自于同一野生地区,使很多在动物园中繁殖的幼仔在出生后出现畸型或者发育不良,大部分早期夭亡,种群难以得到维持和发展。

      因为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为世人所关注。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促进野外和饲养大熊猫的繁殖,完善和强化管理手段,采取科学的方法,为大熊猫的生存创造必需的条件,稳定进而发展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和恢复大熊猫的潜在栖息地。                  

    点击看大图

      保护大熊猫工作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1962年,国务院就发出“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明令规定严禁捕猎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此后,在有“大熊猫之乡”称号的四川,第二年就建立了王朗、卧龙2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自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已经有陕西佛坪,甘肃白水江,四川卧龙、白河、九寨沟、黄龙寺、王朗、唐家河、小寨子沟、喇叭河、美姑大风顶、马边大风顶和蜂桶寨等1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868平方公里,使大约360只野生大熊猫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护。

      虽然我国多年来在保护抢救大熊猫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保护的难度很大,大熊猫的现状仍然十分严峻。与70年代相比,大熊猫的栖息地已经减少了将近一半,而且被分割成十几个相互隔绝的小区,1000多只大熊猫坡分割为20多个小的群体,有的只有3一5只。随之必将产生近亲繁殖,群体间的基因不能交流,造成种群衰退而加速大熊猫的灭绝速度。同时作为孑遗物种的大熊猫的繁殖力和幼仔成活率都非常低,也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它的生存。

      造成这一严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自然的,如繁殖力低下,竹类大面积开花等;但更主要的是人类活动的发展所造成的,其一是森林采伐和农业拓垦日益严重地蚕食着大熊猫的栖息地,毁坏了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其二是大熊猫主食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灾情仍然不断发生,后果严重;其三是偷猎、-大熊猫的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其四是大熊猫栖息地内人口剧增,居民点不断扩展,群众的垦荒、砍伐、狩猎等活动直接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面对这样的困境,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大熊猫的致危问题,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将会眼看着大熊猫走向灭绝。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