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往返一次,有些个体则较长时间地停留在离海岸较远的孤岛上。喜欢集群活动,常常在清晨和黄昏见到几只至十多只在海上游动,围猎捕鱼,将头部浮出水面,从鼻孔发出“咕咕”的响声。经常随着鱼群的多寡而进行迁移,当食物缺乏的时候,便转移到其他地区,一般夏季到较远的深海,冬季再回到近岸的浅海地区。
江獭性情较为凶猛,以鱼类、蟹类等为主食,能捕捉到数千克到数十千克重的鱼类,有时还猎捕野鸭、海鸥和鹤类等水鸟。如果遇难的同伴发出呼叫声,群体成员会马上赶来救援,尤其是幼仔的叫声,更能招来更多的江獭。有时渔民猎捕江獭时,常遭到其群体的围攻,以至于发生渔民的狗被咬死,人被咬至重伤的事情,所以渔民也都不敢轻易招惹江獭。它以夜晚活动为主,黄昏离巢,清晨以后再找地方藏身。但在天气骤变时,白天也有成群出没的现象,表现得焦急不安,并不断发出尖长的呼叫声。天气温暖、风平浪静的天气,在水中活动的时间则比较长,很少到岸边栖息。天气寒冷、风浪较大时则在大多只是在岸边捕食小鱼、蟹和水禽等。在海岸活动的江獭,一般循着岩隙之间行走,较少到平坦的沙摊上。它也有在沙滩上“挂爪”的习性,爪痕深浅不一。经常活动的地方,也留有它打滚留下的痕迹,或者进出淡水坑“洗澡”的足印,这是饱食以后到岸上休息前的习惯,目的是冲去身上的咸水,使皮毛保持干爽。但它没有在沙中埋藏粪便的习惯,粪便大多排在大岩石的上面,颜色为乌黑色,里面有许多未被消化的鱼鳞或虾蟹硬壳等。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