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半细毛羊国外名种
  • 半细毛羊国内名种
  • 牛科动物
  • 昆虫的起源和演化
  • 麝与麝香
  • 燕和雨燕
  • 东方白鹳与欧洲白鹳的区别
  • 脊推动物的主要特征
  • 动物的分类
  • 鬼脸天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知识

    身穿毛裙子的飞熊──貂熊(图)

    化石资料发现,貂熊在更新世晚期的时候还曾经分布在辽宁省本溪一带。另外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末年时还在依兰县和宁安县,以及长白山等地见到过貂熊的足迹,但现在仅剩下大兴安岭地区还有少量残存的种群了,而且随着本世纪60年代大兴安岭林区的大规模开发,人口迅速增长,各种生产活动急剧增加,木材砍伐、筑路架桥、盖房垦殖,还有乱捕滥猎和森林火灾等,严重地侵吞和破坏了貂熊的生境,使它退缩到更靠近西部和北部的森林腹地,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貂熊是典型的栖息于亚寒带针叶林和冻土草原地带的动物,从山地冻土区到岩石-的山顶,都有它的踪迹,最喜欢的生境是草类一白桦一落叶松林,其次为钻天杨—甜杨一河岸林,有时也在草类一杨桦阔叶林和迹地灌丛,以及杜鹃一落叶松林或杜鹃一樟子松林等,冬季一般多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腰或山麓林缘中,尤其喜欢在森林中的沼泽地、河谷以及溪流的发源地等处活动,特别是森林的边缘。它主要在夜间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特别是阴天或下雪天,但更多的是在清晨日出之前和太阳落山以后的黄昏。它的体态敦厚、粗壮,走起路来慢腾腾,很像熊,不过又比熊小得多。它的叫声,在一阵“鸣、鸣”的鸣叫之后,还有一阵“汪、汪”的吠叫,虽然不如犬吠那样清脆,但在寂静的山林里,也常被人误认为是狗叫。貂熊没有固定的迁徙路线,不筑巢穴,也不挖洞,常常借住熊、狐狸、獾、旱獭等动物的废弃洞穴,或者以山坡裂缝或石头堆中的空隙为家,甚至栖身于树根、倒木之下或枯树空洞之中,但每个洞通常都有2个出口,便于遇到危险时逃匿。到了白雪皑皑的冬季,许多动物都找隐蔽处过冬,有些还进入冬眠,而貂熊却仍旧在山林里游荡,四处为家,只有少数呈半冬眠状态,趴伏在洞穴中半睡半醒,一有风吹草动便醒来走出洞外。貂熊走路的速度不快,速度为每小时5—8公里,一天一夜所走的距离最多仅有走15—40公里,活动范围大约为600—700平方公里。它的足迹较为宽大,与熊类的幼仔差不多大,但由于平时行走缓慢,前后足迹时常重叠在一起,所以容易识别。在山区,隐蔽容易,觅食也方便,它活动的范围就小一些。平原地区觅食和躲藏比较困难,活动范围就大大扩展,有时可以达到1000平方公里。

      貂熊生性残忍、狡猾,特别贪吃,所以它的拉丁学名的原意就是“贪吃”。它喜欢吃的东西很多,不仅包括马鹿、驯鹿、狍子、麝、小驼鹿、狐狸、水獭、松鸡、榛鸡、鼠类等大大小小的动物,也吃蘑菇、松籽或各种浆果等植物性食物。貂熊行走时动作敏捷,有时背部象家猫一样高耸,足迹似狼迹而宽阔,足迹链弯弯曲曲。毛色随着季节的变换,每年要脱换两次,10月换上的冬毛颜色较深,4—5月换上的夏毛颜色较浅,无论冬毛还是夏毛,都与它所栖息的环境一致,形成较好的保护色。它不仅能游泳,还会爬树和纵跳,为了捕到猎物,经常躲藏在其他动物经常经过的小路旁,有时干脆藏在树上,当动物走过时,一跃而下,突然袭击。如果伏击不成功,才不得不花费力气,用穷追不舍的方法捕捉猎物。严寒的冬季,积雪很厚,又结上一层冰壳,脚宽体轻的貂熊,在雪地上奔跑如飞,而那些身体较重的有蹄动物,在雪地上却是走一步陷下一个坑,难于奔跑,所以貂熊会有意地将被猎物驱赶到积雪较深的地区,以便发挥自己的长处,使猎物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被貂熊追得汗流泱背,气喘嘘嘘地趴在那里不能动弹,素手就擒。有时,它也不得不冒点风险,从比它体形大得多的食肉动物,例如狼、熊等的口中夺取食物。它还会辨认猞猁的足迹,能够沿着足迹进行尾随,从而夺取猞猁捕到的猎物。更有甚者,有时貂熊竟敢钻进猎人的帐篷,偷走猎人的粮食、肉类和捕获的动物,甚至把猎人的衣服、被褥撕得粉碎,弄得猎人无可奈何。吃剩下的食物也从不留给别的动物,而是将它那臊臭难闻的尿液撒在剩食的周围,使其他动物不敢前来窃取。它的牙齿特别锋利,防御敌害的本领也很强,如果遇到体形与其相差无几的对手,就用尖爪利齿与之搏斗。如果对方的体形比它大得多,就爬到大树上,或者在密林、草丛中奔跑躲藏。倘若被对方逼得无路可逃的时候,它还有一手御敌防身的绝招,就是施放“毒气”。这种“毒气”是从它身上的臭腺分泌出的臭液中散发出来的,对方闻到这种难闻的臭味,便会立即退却。有时,它干脆在臭液上打个滚,使臭味遍布全身,让对方无从下口。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猎狗会被熏得晕头转向,不得不打着喷嚏退避三舍,貂熊却趁机逃之夭夭。

      貂熊的视觉很敏锐,但嗅觉稍差一些,它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不知是为了节省体力,还是因为觅食困难,冬季的食物却常常是动物的尸体或各种食肉动物吃剩的食物。它能巧妙地根据乌鸦、喜鹊的活动规律,找到动物尸体,填饱肚子。当食物丰富时,也会一改平日独来独往的习惯,几只貂熊聚在一起共同分享猎物,但当食物缺乏时,又会彼此争斗。   

      貂熊的婚配制度为“一夫多妻”制,雌兽一般在秋季交配,妊娠期为121—272天不等,但实际胚胎生长期只有2个月左右,其余2—7个多月为受精卵滞育期或游离期,也就是受精卵长期不能在子宫壁上着床。这是很多野生动物都具有的现象,其生理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所以貂熊虽然每年发情一次,但整个发情交配期却很长,而产仔期又都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通常在翌年2—4月。怀孕的雌兽也能自己挖掘宽敞的洞穴做“产房”,洞口宽度为28厘米,洞室呈不规则形,大约为长250厘米,宽180厘米,高80厘米。雌兽每胎产2—5仔,通常为2—3仔。初生的幼仔全身毛色为灰白色,不能睁眼,大约11日龄时才能睁开一个小缝,25日龄时完全睁开,1个月以后,就会变得与成体的毛色一样了。幼仔由雄兽和雌兽共同抚养和训练,哺乳期为2—3个月。2—3年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6年左右。

      当然,造成貂熊数量少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原始森林的开发,和居民点的增多,使它们失去了隐蔽和游荡的场所以及食物的来源。盗猎事件仍时有发生。貂熊既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皮毛长厚,保温性和耐用性都好,可做皮衣,经济价值很大,是国际皮毛市场的珍品。它又是一种受人欢迎的观赏动物,也是一种比较容易饲养的动物,所以可以大力开展人工繁殖,扩大貂熊的种群,目前我国已有好多家动物园进行人工饲养,并且成功地进行了繁育,减轻野生资源的压力。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