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亚热带湿性季雨林的高树上,尤其喜欢海拔500—1000米左右的河谷两旁陡坡的高树。它营巢居的生活,善于在20米以上高度的大树树梢上或者较高的枝杈上以枯树枝和干树叶筑巢,形状很像鸟巢,但是比较大而粗糙,略呈椭圆形,直径为33厘米以上,另外它偶尔也能利用树洞作为隐蔽场所。一般单独或成对,每天早晨约8时开始活动,10时后较活跃,直到下午3—4 时也可以发现,黄昏时则少见。活动范围较大,周径约有2—3公里,活动时有一定路线,不会盲目乱行。行动敏捷,跳跃能力很强,在跳跃时会伸直又圆又长的尾巴,以维持身体平衡。在休息或隐藏时,把身体伏在树上,一条长尾巴垂下来。如果遇到危险,就立即迅速地攀缘树枝或者在树枝间跳跃而逃,但并不下地。食物主要是树木的果实、嫩芽和花等,每次进食量大约为200—300克。
双色巨松鼠每年可能有2个繁殖期,但主要在冬季发情交配,此时常发出短而粗的“嘎嘎”叫声,此呼彼应,互相追逐,极为活跃,一直到翌年春季。雌兽的怀孕期为28—35天,每胎产1—2仔。幼仔在长大之前很少出巢活动。寿命为20年以上。
双色巨松鼠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啮齿目、松鼠科、巨松鼠属。巨松鼠属仅有4种,包括双色巨松鼠和分布于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的长尾巨松鼠、分布于印度西部和南部的印度巨松鼠以及分布于东南亚各国的腰斑巨松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体长超过27厘米;体色有所变异;耳壳明显,有的种类具有毛簇;眶后突比较发达,呈三角形,眶间略凹;没有第三枚上前臼齿,但第四枚上前臼齿很发达;前足宽;第三趾短于第四趾;尾毛蓬松,尾长超过体长。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巨松鼠属的所有种被列入附录II,
双色巨松鼠由于它个体大、毛长而密、绒厚、皮板结实,是当地良好的毛皮兽,过去捕杀过多,目前数量较少,因而亟待进行保护。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