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盲人的眼睛和冰雪之舟(图)
  • 不可忘记的实验犬
  • 人类的好帮手
  • 严格把关的警犬(图)
  • 战争中的军犬
  • 狗与上帝:共同改变人类情绪(图)
  • 犬的淋巴系统
  • 犬腺病毒Ⅱ型感染的防治
  • 犬传染性肝炎的防治(图)
  • 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知识

    犬的心血管系统(图)

    全身器官组织,心腔内的房室口、主动脉口和肺动脉口上有纤维环附着,环上有瓣膜(为心内膜向心腔内突出的皱褶),以保证血液沿静脉一心房一心室一动脉方向流动。左房室口为二尖瓣,是由2个大尖瓣和4—5个小尖瓣组成。右房室口为三尖瓣,是由2个大尖瓣和3—4个小尖瓣组成。二尖瓣或三尖瓣的基部附着于房室口的纤维环上,游离缘向下垂入心室,并经腱索连于心室壁的乳头肌上,以防止血液自心室逆流向心房。主动脉口和肺动脉口为动脉瓣,分别由3个半月状瓣膜组成,每片瓣膜呈袋状,袋口向着动脉,防止血液自动脉逆流回心室。

      心脏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可加强心肌活动,副交感神经则起抑制作用。心脏也有专门的供血系统,来自于冠状动脉。

      动脉为将血液由心引出,流向身体各部的血管。自心室发出主动脉和肺动脉,并逐步分支而变细,接毛细血管。主动脉起始于左心室的主动脉口,把动脉血经其分支输送给身体各器官组织;肺动脉起始于右心室的肺动脉口,把静脉血送至肺部。一般动脉口径比伴行静脉小,按口径粗细可分大、中、小动脉;管壁较厚,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内膜衬有内皮,光滑而有利于血液通过。中膜厚,由平滑肌(小动脉)或弹性组织(大动脉)或平滑肌和弹性组织混合(中型动脉)构成。外膜较薄,有时也有弹性组织。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的过程中,同时施加于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分为动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和静脉血压。但一般所说的血压就是指体循环系统中的动脉血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收缩压为112(95—136)毫米汞柱,舒张压为56(43—66)毫米汞柱。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作用到动脉管壁的压力有变动,以造成动脉管壁产生向前传播的波浪式搏动现象,称动脉脉搏,它反映心率和心动周期的节律,以及整个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所以临床上常检查动脉脉搏,多用右手摸测股动脉的跳动,正常每分钟70—120次。

      毛细血管广泛分布于体内各部,管径极细,平均为7—9微米。管壁薄,通透性大,由内皮、基膜和周细胞组成。根据内皮结构不同分三类,即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不连续毛细血管)。它是心血管系统执行机能的重要部位,供此完成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静脉为将机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一端接毛细血管,陆续汇集后,最后通过肺静脉或前、后腔静脉连于心房。肺静脉由肺的毛细血管陆续汇集而成,由肺门出肺,将动脉血注入左心房。前腔静脉收集头、颈、胸部和前肢的静脉血回右心房。后腔静脉收集腹部、骨盆部、尾部及后肢的静脉血回右心房。

      静脉常与动脉伴行,其结构、分支分布与动脉相似,但不同在于:①静脉口径常比伴行的动脉大,容血量多;②管壁比动脉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均较少,无血液时常塌陷;③管壁的内、中、外三层膜分界不明显,内壁上常有成对的静脉瓣,以防止血液逆流;④四肢静脉除有与相应动脉伴行的静脉外,还有位于皮下的浅静脉,临床上常做静脉采血或注射,如前肢的桡侧皮静脉、后肢的隐外侧静脉。

      血液由血浆和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细胞占30一40%。新鲜呈红色,有一定粘稠性,相对粘度4.7,比重为1.056(1.051—1.062)。总血量约为体重的7.7%(5.6—8.3%),血量配布是全身循环血量50%、脾贮16%、肝贮20%、皮肤贮10%。

      血浆呈无色或略带-,化学组成为含水约9l一92%、固体物8—9%。固体物中以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元)为主。参与血液运输激素、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血浆中的球蛋白是抗体的主要成分,有免疫功能,纤维蛋白原参与止血。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大小约7.O微米,无细胞核,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可携带氧和二氧化碳。在红细胞膜上有8种同种抗原,即8种血型,分别为A1、A2、B、C、D、E、F、G。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核,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主要参与凝血过程和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