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生命可能起源于冰冻海水
  • 死海漂浮说死海
  • 海之最
  • 大洋下的海底热液喷口
  • 貌似植物的海底动物
  • 海上霸王
  • 海洋里的小刺猬
  • 直立游泳的鱼
  • 温文尔雅的海龟
  • 最短命的鱼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海洋世界

    企鹅世界的故事:南极绅士<%=id%>

    企鹅是南极的象征。这些步态瞒珊、身穿燕尾服的“南极绅士”,千万年来在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企鹅可说是一种古老的游禽,在南极未披上冰甲之前,它们就已经在那里定居了。随着南极气候的变化,企鹅练出了一套抵御严寒、与冰雪抗争的本领。它们或在冰雪上行走,或在冰冷的海水中疾游,与冰天雪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大陆和南设得兰群岛上,但也随着寒流向北分布,在非洲能达到南纬17度,在澳洲可达到南纬38度,个别种类还可延伸到拉丁美洲的赤道附近。在南非南部的沿海岛屿,在澳大利亚的东南海岸和新西兰的西海岸,甚至在赤道附近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都有企鹅的踪迹。

        企鹅的繁殖是在极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企鹅的卵由雄企鹅在气温低至零下几十度的冬季孵化,有的也换班孵卵,孵化期为2个月,10月份开始,到12月底孵出小企鹅为止。企鹅恋巢爱子是有名的,有时也偷邻居的卵,霸占其他企鹅的巢,把别家小企鹅夺过来抚养。因此,作“父母”的企鹅一刻也不肯离开自己的孩子。

        企鹅营造巢穴使用的材料是它唯一搬得动的鹅卵石,为了建造直径大约30厘米的巢穴,企鹅“夫妇”必须四处寻找足够的石块。生物学家认为,没有足够的小石块常常是制约企鹅繁殖的一个因素。企鹅对居住的地方很挑剔,最佳地段是离危险最远的中心地带。当然,争斗是非常激烈的,新加入的企鹅只能在栖息地外围安家。在残酷的竞争中,雄企鹅为了争夺巢穴,常常大打出手。而雌企鹅则只需争夺“情人”便万事俱备了。每一群企鹅总有一些找不到伴侣的“单身汉”,它们只能孤零零地在岛上东游西荡,样子十分可怜。一般说来,企鹅要游荡3年才能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企鹅并不是始终实行“一夫一妻”制,交换配偶的事时有发生。一只幸运的企鹅可以活到14岁。

        企鹅身体强健,善于捕食且攻击性强,这些习性使它们能在南极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下来。企鹅也有天敌,它就是贼鸥。贼鸥喜欢在企鹅聚居的上空徘徊,找机会弄走窝里的蛋或杀死幼企鹅。但贼鸥的行为总会招来企鹅群起而攻之,使贼鸥落荒而逃。

        企鹅不会迷路。科学家在南极捉到5只成年企鹅,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然后转移到离巢地1900千米的某海峡附近放掉,10个月后,它们都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筑巢地。企鹅之所以不会迷路,是因为企鹅以太阳作定向标。

        企鹅一生吃进数量不少的鳞虾,其胃中食物几乎占体重的1/4以上。这些食物既是企鹅保持体内能量收支平衡所必需,又可显示出企鹅对外反应的敏感程度。企鹅和人类一样,属于食物链的顶端,一旦企鹅的处境不佳,如原有食物来源——鳞虾和海藻受太阳紫外线的影响出现短缺,企鹅将很难马上找到替代品。这种现象,将使企鹅面临着严重威胁。海啸对企鹅又是一大威胁,风浪经常打到企鹅筑巢的卵石上,以至蛋巢两失。近年来,海象数量的增加,也给企鹅的产卵带来不少骚扰。

        企鹅是一种非常令人喜爱的鸟类,它没有飞羽,不能象其他鸟类那样在空中翱翔,但它坚硬的翅膀却变成了在水中划动的“桨”(相当于鱼类的鳍),所以企鹅具有“水下飞翔”的能力。企鹅的其他身体结构也适于水下生活。例如,它那笨重的身体呈纺锤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中空的骨头很轻,中间充满了空气;肌肉系统也很发达,此外,它那黑白分明的体色也适于水中生活,所有的企鹅都是背黑腹白的(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燕尾服),这种保护色使得它的天敌和猎获物很难从下方发现它们。

        企鹅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不象其他鸟类那样长满绒毛。 它没有绒毛,它那又短又密的羽毛包裹住了整个身上的皮肤,所以企鹅能抵御南极寒冷的气候。它的尾羽变成了支持它站立的支拄,换羽时企鹅也不象其他鸟类那样脱毛,而是旧毛被慢慢从皮肤中长出的新毛“挤悼”。此时的企鹅不再到水中去捕食,只能忍饥挨饿,当然,换羽结束后,企鹅已是精疲力尽了。

        企鹅的身高很不相同。最大的皇企鹅(即帝企鹅)身高达1米,体重30公斤;而最小的澳大利——新西兰小鳍脚企鹅身高只有30厘米,l公斤重。一般来说,企鹅的站立高度约为身长的70-80%。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