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海  胆
  • 奇蟹与奇鱼
  • 探索深海生物种群生存的秘密
  • 南极魔海—威德尔海
  • 海 风
  • 险峻奇特的蛇岛
  • 海 风
  • 会喂奶的五彩神仙鱼
  • 深海之光
  • 海洋鱼类分布上中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海洋世界

    追寻恐龙时代海洋爬行动物的足迹<%=id%>

    在地球的演化历程和脊椎动物的发展历史中,中生代(距今约2.42亿-0.65亿年前)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庞大的恐龙家族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翱翔,鱼龙、蛇颈龙等则又重新回到海洋中生活。我们对这些海洋爬行动物的认识基本上都来自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它们在当时占据着被现代的鲸类海豚、海牛、海豹、海狮、海象和现代海龟所占有的生态位置。 

        幻龙类是三叠纪(距今2.45亿—2.10亿年前)时的小型长形爬行类,有较长的弯曲的脖子及尖利的牙齿,脚成为短的桡足。很显然,幻龙类起源于陆地爬行动物类型:它们的四肢还相当强壮,可能像现代海豹和海狮那样能爬上陆地捕食或产卵。当在海中游动时,它们长而弯曲的脖子左右摆动捕食鱼类。我国贵州、广西曾发现不少该类化石,其中员有名的是贵州龙,个体大者长超过1.5米,小的仅20厘米左右。

        楯齿龙类是与幻龙类同时代的另一类海洋爬行动物,全长约2~3米。其身体笨重,颈短,头较宽阔,具挠状足,身体上部和头顶均披有保护甲。这类动物的代表楯齿龙的牙齿非常有趣,其口中上腭及下颌后部生有宽大的磨石状的齿,而前部的牙齿变长并向前伸出。楯齿龙在浅海中缓馒游动,觅食海底固着的牡蛎等介壳类动物。它用其前部牙齿将这些动物撕下,再用巨大的后部牙齿将它们压碎并吐出介壳碎片, 而后吞下鲜肉。

        鱼龙类最早也出现于三叠纪,是高度特化的海洋爬行类它的身体己变成完美的流线型,四肢呈桨状,用来保持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尾部为一巨大的尾鳍,但脊椎骨伸到下叶中(倒歪型尾);背部的肉质背鳍可防止身体左右滑动。其眼睛很大,有着极好的视力;鼻孔生在眼睛前方不远处,利于露出水面呼吸;上下颌骨加长,长有许多尖锐牙齿。鱼龙已完全适应海洋环境,有出色的游泳本领,它们可能像鲨鱼或海豚那样生活。鱼龙类不能离开海水登上陆地,那么它用什么方式繁殖后代呢?在德国发现的鱼龙化石清楚地表明,它是以卵胎生的方式生产小鱼龙的。不同种类的鱼龙大小相差很大,小的长仅1米左右,大的有15—20米长。发现于我国西藏海拔4800米处的喜马拉雅鱼龙长达10米,距今已有2亿多年它是喜马拉雅地区从大海变为高山的历史见证。 蛇颈龙类是诛罗纪(距今2.10亿~1.45亿年前)和白垩纪(距今1.45亿~0.65亿年前)海洋中的巨兽,它们从三叠纪的幻龙类演化而来,但身体向巨大化发展并更加适应水中生活它们的四肢变为非常强壮的适于游泳的桨状桡足,使它不仅能灵活地向前和左右游动,还能向后倒退。这类动物大多数时候呆在水里,但偶尔也会爬上岸来休息或躲避危险。

        蛇颈龙类数量和种类众多,分布范围遍及全球。它们从一开始就分为短颈型和长颈型两支。短颈型蛇颈龙身躯庞大,头及颌骨长而大,它们甚至能捕食其他较小的海洋爬行动物,发现于澳大利亚白垩纪的长头龙长17米,仅头就足有4米长,是当时大海中凶猛无比的动物。长颈型蛇颈龙有一个小而短的头和一个细长的脖子,这类动物可以白垩纪末期的薄片龙为代表,薄片龙全长14米,但绝大部分被其细长的脖子所占据,它的脖子里有76节颈椎,因而像蛇一样非常灵活,可以左右摆动和向前猛刺,追逐并袭击鱼群。

        地龙类是侏罗纪时回复到海洋中生活的鳄类的一支。最早的鳄类是出现于三叠纪的陆生动物,在侏罗纪,它们中的一支又返回到海洋中生活,从而产生了倒歪型的尾鳍,桨状的桡足代替了陆生型的足,并且没有了陆地上鳄类的那种骨质盾甲。经过了这些特化之后,地龙类完成了对海洋生活的适应,它具有长吻并装有尖齿,以海洋中的鱼类为主要食物。这类动物与蛇颈龙比起来要小得多,在欧洲发现的一种地晰鳄仅有3米长。

        沧龙类是白垩纪时分布很广的一类海生晰蝎类动物,与陆地上的巨晰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它们通过把鼻孔位置后退到头顶后方,四肢转化为桨状桡足,尾部加高并变长成为水中的推进器等,来适应海洋生活。它们的头显著,牙齿锋利,是捕食猎物的有效武器。早期类型个体较小,仅部分习于海水生活,以捕食菊石、箭石等软体动物为生。后期的种类个体趋于增大,如海王龙体长可超过10米,不仅捕食软体动物、鱼类等,有时也会向较大的其他海洋爬行动物发动进攻。

        白垩纪另一类海洋爬行动物是海龟类,其个体也很巨大生活于北美的古海龟长3.5米,比现代最大的龟类还要大一倍多,其上下颌转变为喙,嘴里也没有牙齿,大概以软体动物和较小的鱼类为食。

        中生代时的海洋与今天的海洋有很大不同,当时的海域比今天的要大,并且南北极没有冰盖,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海水是温暖的,鱼类及热带珊瑚等动物的分布范围比现代大得多,从而为这些海洋爬行动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与活动空间。幻龙类、楯齿龙类在三叠纪末绝灭,同时鱼龙类也受到严重影响,但进入诛罗纪的鱼龙类又重新成为重要的海洋动物类群。侏罗纪和白垩纪,鱼龙类和蛇颈龙类是最具特色的海洋爬行动物,也是最适应海洋生活的爬行动物类群,但它们在白垩纪末,同陆地上的恐龙和空中的翼龙最终从地球队上销声匿迹,这些爬行动物的大规模绝灭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开之谜。虽然鳄类和晰蝎类还生活在现在的世界上,但作为中生代时在海洋中生活的地龙类和沧龙类,它们的生存时间却很有限。海龟类在白垩纪才开始出现,是恐龙时代的唯一成功生活到今天的海洋爬行动物类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