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世纪。深海海域作为人类最后一片未开发区域,蕴 藏了丰富的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取海洋权益、发展高新技术、开展国际合作及展示自身实 力的重要场所。在21世纪必将展现出无限的商业前景。 多金属结核像土豆一样紧密排列 广泛分布于水深4000米~6000米海底,资源总量达3万亿吨,具有商业开采潜力的太平 洋结核资源总量达700亿吨。它含有70多种元素,其中镍、钴、铜、锰的平均品位分别为: 镍1.3%,钴0.22%,铜1%,锰25%,其总量分别高出陆上相应储量的几十倍到千倍,具有很高 的经济价值。 我国已于1999年在太平洋圈定7.5万平方公里的海底专属采矿区,在当前可预期的回采 率条件下,可满足年产300万吨多金属结核矿,开采20年的需求。在这块“丰产田”里,初 步估算有4.2亿吨多金属结核,其中含锰11175万吨、铜406万吨、镍514万吨、钴98万吨的资 源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说,海底的多金属结核如同撒在地上的土豆一样,现在我国已 掌握从深海捞起这些“土豆”的技术,对它冶炼和提纯等工艺研究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但商业开发时机的选择要根据国内需求情况、国际金属市场行情等综合分析决定。 海底“黑烟囱”冒出热液硫化物 海底热液硫化物就像海底的金属“温泉”,它像地表的温泉一样,但流出来的不是水, 而是金属流。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黑烟囱”。 海底热液矿床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深海资源,在世界大洋水深数百米~3500米处均 有分布,主要出现在2000米水深处的大洋中脊和地层断裂活动带,是一种具有远景意义的海 底多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元素为铜、锌、铁、锰等,另外银、金、钴、镍、铂等也在一些地 区达到工业品位。 海底热液矿床的产出及开采看,它与锰结核或钴结壳相比,具有水深浅、矿体富集度 大、易于开采和冶炼等特点。据悉,我国在大洋调查中,也发现了海底热液矿床。 海底有“可燃冰” 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是一种由碳氢气体与水分子组成的白色结晶状固态物 质,外形如冰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大洋沉积层的孔隙中。 根据国际天然气潜力委员会的初步统计,世界各大洋天然气水合物的总量换成甲烷气体 ,大约相当于全世界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总储量的两倍。被认为是一种可供21世纪开发的新 型能源。 20世纪80年以来,俄、美、加、德、荷、日、印等国都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面给予高 度重视,已着手安排全世界海洋沉积物上层研究计划。据悉,我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 所也已开始预研。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 海洋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世界最深的的1.1万多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生物存在。深 海生物因其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资源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深海生物物种丰富,功能各异,它处于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态环境中,在极微弱的光 照条件下,形成了极为独特的生物结构、代谢机制,体内产生了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 嗜碱、耐压、嗜热、嗜冷、抗毒的各种极端酶。这些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深海生物资源中 最有应用价值的部分。可以预料,深海生物因其资源在工业、医药、环保、国防等领域都将 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国际上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应用已经带来数十亿美元的产业价值。 据悉,我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提取海洋生物基因上也已取得了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