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湟鱼是青海湖及其附属河流中独有的鱼类。由于生活的条件非常艰苦,生长极其缓慢,一般情况下每增加一斤体重,需要十一年。在缓慢的生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又因为长年生活在温度极低的高原湖水中,没有污染,固此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没有腥味,鲜嫩爽滑,营养丰富。 很多年前,路过青海湖,在倒淌河边看到很多人围观,我也走过去看。眼前的情形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数不清的湟鱼集结在河水中,逆流而上,奋勇前进。激起一片片水花,在清晨的阳光里闪闪烁烁。当地人告诉我,那是湟鱼要逆流而上去产卵。成千上万的鱼在浅浅的河水中游,没有一个人打搅它们。那情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我一直不吃鱼。并非因为流淌在我血脉里面的藏族血统不让我吃鱼,而是我被那种与苦寒抗争的勇气深深触动。 近几年,青海湖的湟鱼几乎绝迹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涌入青海,习惯了嘴吃八方的人们很快发现了美味的湟鱼,这种沐浴着高原圣灵气息的生物立刻遭难,几乎绝迹。每到繁殖季节,鱼群逆流而上的时候也正是外地人蜂拥而至的时候。人们疯狂地捕捞成熟的大鱼,短短几年之后,倒淌河边再也没有了千万条湟鱼逆流而上的盛况。为保护湟鱼,国家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现在每年实行封湖育鱼,限量生产。我不吃鱼,但是知道,湟鱼是一种难以抵御的美味诱惑。 以前青海人很少吃鱼。那里是苦寒之地,深处内陆,地广人稀,几乎吃不到一切水产,惟一能够吃到的就是湟鱼。湟鱼学名叫裸鲤,俗称湟鱼。大概是因为青海是黄河的源头,黄河上游主要的支流湟水河在青海境内,所以青海很多地名也都依湟水名而起,比如湟中、湟源等。 湟鱼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水域,食物并不丰富,所以食性杂,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或幼虫和钩虾为食。春季河流解冻,水温上升时,性成熟的湟鱼集群进入河流,顶水而上,寻找产卵场,繁衍后代。到了产卵季节,你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鱼密集在河流中,密密匝匝,绵延几十千米,不失为一大景观。湟鱼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经历了千万年的生存和演变,逐渐成为一种体长侧扁,无须无鳞的鲤鱼。 很多当地人并不吃湟鱼。传说远古时期,草原遭受水灾,在青海(就是今天的青海湖)海底有一口巨大的泉眼,每天涌出不计其数的水,淹没了庄稼,淹没了牛羊,淹没了母亲和孩子。有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决定进入大海深处,堵住泉眼,拯救同胞。在他进入大海游了很多天之后,身疲力竭,非常饥饿,但是没有东西可以吃。这时候很多美丽的鲤鱼自动游到青年的嘴边让他吃。青年人没有力气了,咬不透鲤鱼的鳞片。圣灵的鱼儿明白了年轻人的心思,摇动身体,把身上的鳞片都抖掉,然后游进年轻人的嘴巴里。有了力气,年轻人到大海底,用自己的身体变成大山堵住了泉眼。大水退去,牛羊得救了,人们恢复了安乐祥和的生活。年轻人的恋人知道爱人再也回不来了,纵身跳进大海,变成一个美丽的海岛,无数的鸟儿终日在岛上飞翔歌唱,那个小岛叫做鸟岛。为了纪念年轻的勇士,千百年来人们对着青海湖的海心山膜拜,也永远不再吃大海里那种没有鳞片的鲤鱼。 我感动于这个凄美的传说,从此不吃鱼。但我不反对人们有节制的捕捞湟鱼。生而为万物灵长,我想,人们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懂得保护自然。 有机会去青海,一定去看看湟鱼。不仅仅因为湟鱼是青海独特的美味食品,更多地是听听那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你会更明白自然,更懂得爱和尊重。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