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神秘的海底世界
  • 风急浪高的中国海峡
  • 深海细菌揭示生命起源
  • 海底黑烟囱成因探秘
  • 造福人类的海洋资源卫星
  • 地球深处蕴藏海洋
  • 海盐来源之谜
  • 探索赤道潜流的奥秘
  • 走向未来的海洋探测
  • 海豚救人的离奇之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海洋世界

    海火之谜<%=id%>

    1975年9月12日傍晚,江苏省近海朗家沙一带海面上发出微微的光亮,随着波浪的起伏跳跃,像燃烧的火焰那样翻腾不息,一直到天亮才逐渐消失。第二天傍晚,亮光再现,亮度更强。到第七天,海面上涌现出很多泡沫,当渔船驶过时,激起的水流明亮异常,水中还有珍珠般闪闪发光的颗粒。几小时以后,这里发生了一次地震。

    这种海水发光现象被人们称为“海火”。海火常常出现在地震或海啸前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晚上,秦皇岛、北戴河一带的海面上也有这种发光现象。

    早在1933年3月3日凌晨,日本三陆海啸发生时,人们看到了更奇异的海火。波浪涌进时,浪头底下出现三四个像草帽般的圆形发光物,横排着前进,色泽青紫,光亮可以使人看到随波逐流的破船碎块。

    海火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般认为是水里会发光的生物受到扰动而发光所致。如拉丁美洲大巴哈马岛的“火湖”由于繁殖着大量会发光的甲藻,每当夜晚,便会看到随着船浆的摆动,激起万点“火光”。现在已知会发光的生物种类还有许多细菌和放射性虫、水螅、水母、鞭毛虫,以及一些甲壳类、多毛类等小动物。因此,人们推测,当海水受到地震或海啸的剧烈震荡时,便会刺激这些生物,使其发出异常的光亮。

    然而,另一些研究者对此持有异议。他们提出,在狂风大浪的夜晚,海水也同样受到激烈的扰动,为什么却没有刺激这些发光生物,使之产生海火?他们认为海火是一种与地面上的“地光”相类似的发光现象。

    不久前,美国学者对圆柱形的花岗岩、玄武岩、煤、大理岩等多种岩石试样进行破裂试验。结果发现,当压力足够大时,这些试样便会*性地碎裂,并在几毫秒内释放出一股电子流,激发周围的气体分子发出微弱的光亮。在实验中,他们还注意到,如果把样品放在水中,则碎裂时产生的电子流,也能使水面发出亮光。

    不过,在海啸发生时,不像地震那样会发生大量的岩石爆裂(当然地震海啸除外)。那么,海火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些人认为,海火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很可能有着多种的成因机制,生物发光和岩石爆裂发光只是其中的两种可能机制,由不同机制产生的海火,有着什么不同的特征,目前尚是谜题。

    在人类历史的传说中,有一块沉没、古老而神秘的大西洲。这是一个经历了数十代繁荣,创造过灿烂文化,但却不明不白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岛国。

    早在寻找新大陆的浪潮中,就曾有人把大西洲画在航海图上。如哥伦布在航海中携带的地图上就绘有大西洲。大西洲究竟在地球上的何方?又是如何毁灭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始终未得其解。不过,最近两次考古的新发现,又使这幽灵似的古岛在谜雾中渐现。

    1967年,在爱琴海克里特岛以北113公里的桑托林岛上,希腊考古学家挖掘出公元前1500多年的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数米厚的火山灰堆下面,埋藏着米诺斯青铜时代的遗物。从所发掘的资料来看,与柏拉图笔下的大西国十分相似,致使不少人把它当作古岛的遗踪。柏拉图描述的古岛,是在一天和一个不幸的夜里突然消失的,难道米诺斯文化也有着同样的厄运?

    地质学家已经查明,爱琴海自古至今就一直是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强烈的火山和地震很可能在极短时间里把岛屿摧毁,如今爱琴海见到的不计其数的零乱散布着的岛屿,正是历史上强烈火山和地震所致。

    根据探测资料,桑托林群岛中各岛完全像一个个破火山口。据火山学家们估计,这里原来有一个很大的火山岛。在火山的休眠期,岛上风化的溶岩变成了一个适宜于生活的良好环境。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史前的居民便在这里定居下来,繁衍、发展,形成了爱琴海昌盛的米诺斯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耸立在桑托林岛中部的高达1500米的火山喷出了千百万吨岩浆,使岛屿破裂。火山之后,又爆发了可怕的海啸,已被埋藏的岛屿又再遭海啸巨浪的席卷。繁荣的米诺斯文明毁于一旦。这一过程,与大西国遭受的灾难如出一辄。《圣经·旧约》中不止一次对那次火山喷发做了叙述,这更增加了上述判断的可靠性。希腊考古学家马利纳托斯测定了轻石层下面出土的文物,证明了使米诺斯文明毁灭的桑托林火山喷发是发生在公元前15世纪初期。

    在时间上,大西洲毁灭和桑托林岛毁灭相差近8000-9000年;在面积上,两者相差近100倍。如果认为桑托林岛就是大西洲,如何解释这些问题呢?为此,一部分学者断然否认了上述说法,认为圣经的记载不能作为科学的凭证,他们热衷于在马尾藻海追寻大西国的踪迹。

    马尾藻海位于北大西洋中部,远离大陆,是一个洋中之海。海中长满密密麻麻的马尾藻,藻间生活着几十种奇妙的鱼类和动物,构成一个奇妙的水中世界。为什么远离大陆的大洋中心,竟会出现一个长满藻类的海域?这些藻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苏联生物学家热尔曼指出,马尾藻海一带原来有一块大陆与欧、非相互连接,柏拉图笔下的大西国就位在这块大陆上。后来,陆地下沉,大陆西部成为今天的马尾藻海,东部则残存着加那利群岛等岛屿。陆地下沉后,大部分生物毁灭了,少数能适应海中生活的被保存下来。

    最近,人们在马尾藻海西部海底发现了一座边长约300米,高约200米,尖顶距海面100米的金字塔,比埃及金字塔的文化还要早。塔中有两个巨大的洞穴,水流以惊人的速度流过,使这一带云雾腾腾,狂涛汹涌,见者惊心动魄。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热尔曼的观点,说明大西国就在马尾藻海,海底金字塔是陆地下沉后遗留的见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的海底调查表明,至少在最近几百万年间,大西洋洋底并没有下沉过。相反,马尾藻海一带,是一个巨大的海底抬升地区,因此不可能有古岛沉沦。而且,调查资料中也没有发现一点有关大西国沉没的大陆残骸。70年代中期,法国海洋学家在桑托林群岛一带海底也进行过详细调查,并没有发现大陆沉降的痕迹。这无疑给寻找大西国的人们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大西国古址问题仍悬而未决,因为如果假定大西文明古国本是子虚乌有,那么如何解释大西洋两岸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呢?如何解释大西洋两岸语言学、民族学和神话领域中的许多一致性呢?如果不是大西古国先进文化的流传,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可解释呢?难道在古时候就有一队非洲人乘坐芦苇船,漂流到美洲大陆上去吗?难道是他们把旧大陆的文明带到新大陆去的吗?诸如此类谜团至今无解。 
    来源:公众科技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