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海洋鱼类的护幼习性
  • 海洋生物--颗粒犁头鳐
  • 海洋生物--吻沟双髻鲨
  • 海洋生物--灰星鲨
  • 海洋生物--白斑星鲨
  • 海洋生物--扁头哈那鲨
  • 海洋生物--皱唇鲨
  • 三疣梭子蟹
  • 六亲不认的带鱼
  • 六线鱼(黄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海洋世界

    海里生,淡水长的鳗鲡

    00-1000万粒。卵小,直径1毫米左右,浮性,10天内可孵化。孵化后仔鱼逐渐上升到水表层,以后被海流漂向中国、朝鲜、日本沿岸,此时仔鱼约为1龄,冬春在近岸处变为白苗,并随着色素的增加而变为黑苗。开始溯河时为白苗,到溯河后期则以黑苗为主,混杂少量白苗。鳗鲡的性腺在淡水中不能很好地发育,更不能在淡水中繁殖,雌鳗鲡的性腺发育是在降河洄游入海之后才得以完成。在秋末(8-9月间)大批雌鳗接近性成熟时降河入海,并随同在河口地带生长的雄鳗至外海进行繁殖。  鳗鲡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蝦、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池养的鳗鲡在盛夏时摄食强度降低。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食欲下降,生长减慢;10℃以下停止摄食。冬季潜入泥中,进行冬眠。鳗鲡能用皮肤呼吸,有时离开水,只要皮肤保持潮湿,就不会死亡。  鳗鲡在黄河、长江、闽江、韩江及珠江等流域,海南岛、台湾和东北等地均有分布。  鳗鲡肉质细嫩,味美,尤含有丰富的脂肪,肉和肝的维生素A的含量特别高,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0克,脂肪7.8克,热量146千卡,钙46毫克,磷70毫克,铁0.7 毫克,维生素A78国际单位,硫胺素0.06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2.4毫克。江苏、浙江一带列为上等鱼品;福建、广东、四川则视为高级滋补品,称之为“水中人参”。在江、浙、闽、广四省产量颇高,天然淡水水体中,最大个体可长至重1公斤。每年还有相当数量远销日本等国。出口价格极为昂贵,其皮可制成工艺品。  鳗鲡的肉、骨、血、鳔等均可入药。其肉性味甘、平,有滋补强壮,去风杀虫之功效。入药对治疗肺结核经久不愈而造成的身体虚弱,结核发热,赤白带下,风湿,骨痛,体虚等症。李时珍认为:“鳗鲡所主诸病,其功专在杀虫去风”。  加工鳗鲡时应注意,其血清有毒。虽然毒素可被加热或胃液所破坏,但生饮鳗血有时可引起中毒。其作用主要是毒害神经系统,产生痉挛、心脏衰弱,致使呼吸停止而死亡;还能使血液的凝固作用消失而产生溶血现象,损伤肾脏产生血尿症。其毒素还对粘膜有强烈作用,人体粘膜受损或手指受伤,接触鳗血后会引起炎症、化脓、坏疽;同时由于淋巴系统发炎、浸润,严重的会引起组织浮肿。为预防鳗血中毒,除不吃生鱼和生饮鳗血外,口腔粘膜、眼粘膜和受伤手指均需避免接触鳗血,以免引起炎症。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