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清明前后是河豚鱼的旺汛期,也是河豚鱼中毒事件高发时期。日前上海、常州等城市纷纷发出预警,提醒市民勿拼死吃河豚。昨天,南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性化学物中毒专家组组长、南京鼓楼医院副主任医师吴健中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南京河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而目前对河豚鱼中毒还没有特效解毒剂。 吴健中告诉记者,今年3月上海、常州、海南文昌等城市纷纷发出河豚中毒预警,这很可能表示这些地区已有中毒案例发生。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离江苏江阴、靖江等河豚“盛产地”较近,因此有必要向市民普及河豚鱼知识,告诫他们不要冒险尝试。吴健中说,每年3—4月份河豚从海洋回游到长江下游地区产卵。此时的河豚皮下脂肪含量最高,肉质鲜美,但体内却含剧毒。河豚所含毒素主要聚集在内脏、血液、皮肤、鳃等处,以生殖器官和肝脏所含毒素最多,2—5月卵巢发育期间毒性最强。他指出,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世界发现的最毒非蛋白毒之一,其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一粒河豚鱼籽的毒性足以让几十人丧命。而且毒性很稳定。加入酸或加热都很难破坏,通常100℃高温加热4小时有可能减弱毒性。而且河豚毒素是强效呼吸抑制剂,会使动物呼吸突然停止。它还有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作用,其效力比古柯碱强16万倍。他特别提醒说,现在很多市民认为人工养殖的河豚没毒,可以随意吃,其实不然。养殖的河豚鱼毒性比海洋生长的要小,但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