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黄鳝的网箱养殖技术
  • 黄鳝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
  • 罗非鱼品种展示[组图]
  • 泥鯭[图]
  • 乌苏里白鲑[图]
  • 黄河鸽子鱼[图]
  • 龟鳖目曲颈龟亚目分类[图]
  • 淡水石斑鱼[组图]
  • 中华倒刺鲃[组图]
  • 鱼类春季寄生虫病的防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海洋世界

    我国淡水鱼资源

    种,条鳅亚科110种构成本区的特有种类。  江河平原区:本区为一大平原,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淮河流域和辽河下游,区内除各江河干、支流外,还有波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大小数千湖泊,因其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主要鱼类的特殊适应特点是,一般的形状是身体侧扁,头尾均尖,略呈纺锤形,胸、腹、臀、尾鳍都很发达。鲤科的大多数种、属分布在这一区域,如鲤、鲫、鳊、草、青、鲢、鳙、赤眼鳟、鳤、鳡、鯮、鲌、鲹、飘鱼、麦穗鱼、铜鱼、棒花鱼、鳈等。本区内鲤科鱼类不但种数繁多,且其种的个体产量也很丰富,堪称为鲤科在亚洲的繁殖中心。  东洋区:本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东部、贵州、福建、台湾等地,区内鱼类多属喜温暖的亚热带、热带鱼类。本区内生活于高山峻岭河川中鱼类,由于水流湍急,栖居的鱼类多在口部或胸部具有吸盘,以能在急流中生存。本区以热带性生物的种属繁多为特征。其鱼类群系组成与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各国的情况相似,其代表性种类主要为鲤科的丹亚科、野鲮亚科、鲃亚科,平鳍鳅科,鲇形目的长臀鮠科、锡伯鲇科、芒科、粒鲇科、胡子鲇科、鮡科、鲀头鮠科等。  怒澜区:本区为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所流经的区域,包括西藏南部和东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区内河流均为南北流向,使东洋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水的交流而共存于本区。譬如野鲮亚科、鳅科的沙鳅属,平鳍鳅 科、鲿科、鲶科的鲶属、合鳃目的黄鳝、鳢科的乌鳢等种类与东洋区相同;而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等种类与西北高原区相同,两区鱼类的混杂是本区鱼类区系的特点。  我国自然水域优越,鱼类资源丰富,为开展钓鱼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据有关材料统计,我国河流水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5万多条,超过1 000平方公里的有1 600多条,超过10 000平方公里的有70多条。在这些河流中有入海的外流河,也有与海洋不相通的内流河。著名的江河有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鸭绿江、辽河、海河、淮河、汉江、珠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和大运河等。据初步统计,全国江河年流量约有27 000亿立方米。  我国的湖泊水库,星罗棋布。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 800个,总面积约11 138万亩。百万以上的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兴凯湖、博斯腾湖、青海湖、呼伦池、微山湖、艾比湖和扎日南木错湖等。已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库有86 000多个,面积约3 000万亩。我国的海洋面积广阔,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仓河口,海岸线绵延18 000多公里。还有5 000多个岛屿。东面和南面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碧波万顷,是天然的超级钓场。  我国鱼类品种繁多,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有21 723种鱼,其中淡水鱼有8 411种。我国现已查明的鱼类有2 831种,其中淡水鱼800余种,鱼类总数约占世界鱼类总数的13%。  我国的江河多为西东流向,北方为冷水性鱼类,中部黄河、长江等水系为平原性鱼类,南方为亚热带鱼类。江河上游为溪流鱼类而下游为洄游性鱼类。  黑龙江水系:包括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冬季冰封期较长,是冰钓的良好场地。主要的冷水性鱼类有哲罗鱼、细鳞鱼、茴鱼、江鳕鱼、狗鱼及乌苏里白鲑等大型凶猛鱼类,洄游性鱼类有大麻哈鱼。其它鱼类主要是鮊温水性鱼类,有鲤鱼、鲫鱼、鲶鱼、翘嘴红鮊、重唇鱼、蒙古红鮊等80余种。  辽河水系:冷水性鱼类较少,主要的大型鱼类有细鳞鱼等。南亚平原鱼类较多,如长吻鮠、黄鳝、鳗鲡等,下游有咸淡水鱼类鲚鱼等,其它温水性鱼类约70余种。  鸭绿江水系:冷水性鱼类较多,如细鳞鱼、哲罗鱼、茴鱼、江鳕鱼、红点鲑等。辽东半岛具有喜流性鱼类,如查鱼、重唇、拟鮈、宽鳍鱲、马口、斑鳜等约70余种。  海河水系:多属平原区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鲶鱼、鮊鱼、鲢鱼、鳙鱼、三角鲂鱼、乌鳢鱼、鳜鱼、赤归鳟等。另外还有河口性的梭鱼、河鳗等约70余种。  黄河水系:有各种鱼类150余种。主要有鲤鱼、鲫鱼、赤归鳟等,还有鮈亚科的鸽子鱼。下游长见的有花滑鱼、铜鱼、翘嘴红鮊、密鲴、鳊鱼、鲢鳙等。  淮河水系: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丰富,有200多种鱼类。主要为平原区鱼类。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银鲴、鳊鱼、鲂鱼、鲇鱼、鮊鱼等。下游能长江,长江水系的一些洄游鱼类亦进入淮河水系。  长江水系:长江是我国最长、最大的河流,多支流和湖泊,是淡水鱼最为丰盛的地方,总产鱼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有各种鱼类300余种。平原区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鱤鱼、鯮鱼、鳊鱼、鲂鱼、鲇鱼、鳜鱼、黑鱼、翘嘴红鮊、蒙古红鮊、铜鱼、密鲴、鮈鱼、黄颡、圆口铜鱼等。中下游还有胡子鲇、塘鳢、鳝鱼、月鳢、鳅鱼等。长江水系最吸引垂钓者的是鱤 鱼、鯮鱼、鱼、鮊鱼、鳜鱼等凶猛食肉性大型鱼类。河口性鱼类主要有鲻鱼、梭鱼、鲈鱼、河鲀、舌鳎等。洄游性鱼类主要有鲥鱼、松花鲈等。此外还有名贵稀有鱼类,如中华鲟、哺乳类白暨豚、两栖类大鲵、扬子鳃等。  钱塘江水系:有鱼类100余种,产量颇丰。除平原区鱼类外,主要有紫斑三线鳎、鲈鱼、鲻鱼、圆吻鲴、斑条光唇鱼、花鳍等。  闽江水系:有鱼类70余种,主要有鲤鱼、银鲴、鳗鱼、短尾鲌、三角鲂、黄颡、鲇鱼等。此外还有海连科、塘鳢科、鲃亚科部分鱼类。  珠江水系:珠江支流较多,鱼产丰富,有260余种,仅次于长江流域。除鲤鱼、鲫鱼、鳊鱼、青鱼等鲤科鱼类外,多属亚热带鱼类,如鲇鱼、乌鳢等。还有特种波鱼、鲮鱼、结鱼、鰶鱼等。珍贵鱼有中华鲟。河口性鱼类有海鲢、虱目鱼、鲈鱼、鲻鱼、梭鱼等。  我国的湖泊很多,在湖泊里生活的鱼除定居性的种类外,与江河相通的湖泊大都有半洄鱼类。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环湖多沼泽,西北较陡峭险峻,与小兴凯湖隔一沙坝,水位上涨时相通,湖水注入乌苏里江。除了水性鱼类外,还有鲤鱼、鲫鱼、鲇鱼和乌苏里白鲑等。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上游和宁安县境内,为典型的堰塞湖。湖内以鲤鱼、鲫鱼、草鱼为主,河口处多鲇鱼,以个体较大著称。  微山湖:位于山东省集宁东南,同南阳、独山、昭阳等湖合称南四湖。四湖相连,多产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及小杂鱼等。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由淮河汇聚而成,也是平原式的最大水库,在江苏省。湖区水草较多,适合春秋季节垂钓。湖内多杂食性鱼类。  高邮湖:淮河汇聚而成,位于江苏和安徽省之间。湖水浅,草滩多,主要是平原区鱼类。如鲤鱼、鲫鱼、鲇鱼等。  太湖:位于江苏省,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湖中多岛,风景秀丽,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湖水较浅,水位稳定,水产资源丰富。鱼的品种多,产量高。主要是有青鱼、鲂鱼、鲤鱼、青鱼、鲫鱼等,其中鲤鱼数量占30%。此外还有螯蟹、鳗鲡等。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为陷落湖,形似鸟巢。主要鱼类为平原淡水鱼。  鄱阳湖:在江西省,由鄱、抚、信、修、赣五大水系潴汇而成,是典型的季节性吞吐型湖泊。湖区多滩,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产卵场所。主要鱼类有青鱼、鲤鱼、鲫鱼、鳊鱼、草鱼、鲇鱼、鳜鱼、鲢鱼、鳙鱼等,其中鳜鱼最闻名。  梁子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与鄂城市之间,由众多湖泊串连而成。湖中多山,风光秀丽,以产武昌鱼著称。  洞庭湖:在青海省,属高原陷落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盛产咸水鱼类,以凶猛的鳇鱼、狗鱼居多。湖中还有从内地引入的鲤鱼、鳊鱼、鲫鱼、鲢鳙等。  博斯腾湖:又名西海,是新疆最大的产鱼淡水湖,湖滩多芦苇,因产鱼多而有“塞外江南”之美称。每年封冰期5个月,是冬钓的好场所。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满洲里市南的呼伦贝尔草原区,属半咸水内陆湖。湖中鱼的个体极大,特别是鳇鱼、狗鱼等大型凶猛性鱼类为钓手所垂涎。据说这里的大鱼,体大如鲸,千余斤重。  滇池:别名昆明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被称为云贵高原上的明珠。湖岸线150公里,多湖湾和水草。鱼类较多,有20余种可供垂钓。鱼的密度大,湖区风景迷人。湖中主要有鲤鱼和高背鲫鱼等。  除以上著名的湖泊外,还有北京的北海、南京的玄武湖、武汉的东湖、杭州的西湖、扬州的瘦西湖及苏州的园林湖等,也都是风景迷人的垂钓好场所。  我国的水库遍布,山清水秀,风光宜人,都是垂钓的好地方。  丰满水库:又称松花湖,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南,盛产各种淡水鱼和人工养殖鱼,也有鳇鱼和大麻哈鱼等。  新安江水库:位于浙江省建德县西,千余座山峰在水库中形成了千余个小岛,故又称千岛湖。湖上千峰竞秀,耸入云端,蓝天碧水,荡舟湖上别有情趣。湖水深,鱼类多而且产量大。湖中大鲤鱼可达50千克以上。湖里有凶猛的大鱤鱼和大鲇鱼,鲑鱼和鳊鱼占的比例较大。  富春江水库: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南,为富春江上游的人工湖,大型淡水鱼较多。  密云水库:距北京80公里,截潮河和白河水而成,为华北地区大型水库之一。库区三面环山,角色产养殖性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鲤鱼等。大鱼可达50千克以上。  此外,河北的官厅水库、西陵水库,山西的汾河水库,湖南的风滩水库,江西的拓林,广东的新丰江水库,河南与湖北分界的丹江口等等,也都是垂钓者追求的好钓场。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