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解读生命的天书
  • 什么是染色体
  • 东亚人群起源之谜
  • 千年古蜀道欲申世遗 沿途大量谜团尚待破解
  • 故宫修缮三大疑问:木质宫殿能否永久保存
  • 与特洛伊并论 揭开人类第一座议会遗址之谜
  • 触摸我国灿烂文明 探索郑州的往世今生(图)
  • 灭绝巨鹰和现存最小鹰为同一祖先(图)
  • 东方恐头龙的长颈之谜
  • 解读完毕的第22号染色体(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竞赛(图)

      1952年,奥地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查伽夫(E.chargaff,1905—  )测定了DNA中4种碱基的含量,发现其中腺膘呤与胸腺嘧啶的数量相等,鸟膘呤与胞嘧啶的数量相等。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到4种碱基之间存在着两两对应的关系,形成了腺膘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膘呤与胞嘧啶配对的概念。

      1953年2月,沃森、克里克通过维尔金斯看到了富兰克琳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他们采用了富兰克琳和威尔金斯的判断,并加以补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两两对应。

      一连几天,沃森、克里克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兴高采烈地用铁皮和铁丝搭建着模型。1953年2月28日,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终于诞生了。

      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总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