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解读生命的天书
  • 什么是染色体
  • 东亚人群起源之谜
  • 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竞赛(图)
  • 从染色体到核酸(图)
  • 人有多少条染色体(图)
  • 触摸我国灿烂文明 探索郑州的往世今生(图)
  • 灭绝巨鹰和现存最小鹰为同一祖先(图)
  • 东方恐头龙的长颈之谜
  • 解读完毕的第22号染色体(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遗传因子在哪里(图)

      19世纪70年代后的20多年里,显微镜、切片机和化学染料的改进和发明,促进了细胞学的研究。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W·弗莱明(1843~1915)就在细胞核内发现了一种可以被碱性红色染料染色的“微粒状特殊物质”,他称之为“染色质”。10年后,德国解剖学家瓦尔德耶尔(1836~1921)将染色质改称为“染色体”。此后,科学家们又发现了染色体与细胞分裂的关系,意识到染色体可能是遗传的重要物质,这就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903年,美国细胞学家W·萨顿(1877~1916)在实验中发现:染色体的行为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的行为是平行的,只要假定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孟德尔所提出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机制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一推论被后来的研究所证实,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奠定了基础。

      但是,染色体是否就是遗传因子呢?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很少,如豌豆只有7对染色体,果蝇只有4对染色体,而遗传特性却很多。萨顿猜想:每条染色体上一定是带有多个遗传因子。1906年,英国生物学家贝特森(186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