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969年,一颗小行星坠落在澳大利亚,给人们也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小行星含有氨基酸。之后,科学家已经发现许多小行星和彗星都含有氨基酸。可以肯定这些氨基酸是由非生命物质在太空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令人称奇的是,那颗坠落到澳大利亚的小行星所含的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竟然多数是左手螺旋形态,这与地球上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形式是一样的。
自然界,氨基酸有两种结构形式,即左手螺旋和右手螺旋,地球上包括人在内的绝大多数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都是由左手螺旋形式的氨基酸组成,只有极个别生物如某些细菌的细胞壁上存在有右手螺旋形式的氨基酸,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科学家的问题,陨落的小行星似乎解决了这一难题。
科学家观察猎户座星云发现,在相当广泛的区域有环形偏振光在旋转。他们认为,当光子作用于氨基酸分子时,顺时针旋转的光子可破坏右手螺旋的氨基酸,而逆时针旋转的光子可破坏左手螺旋的氨基酸。由于太阳系曾一度产生了大量的顺时针旋转的光子,破坏了大量的右手螺旋的氨基酸,因此留下了左手螺旋的氨基酸。
由于这颗坠落小行星是在地球生命产生之前就存在了,于是科学家大胆地猜测,构成生命的蛋白质的原始材料氨基酸来自太空,是由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时带来的,之所以地球生物的氨基酸形式以左手螺旋居多,这与太阳系一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