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同一水平线上。
梁鹏带领的课题小组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神经干细胞移植研究的动物活体实验。实验之前,他们先将实验白鼠的第8、9胸椎之间的神经完全切断,其后腿挫去了自主移动的功能,也不能自动排尿。换句话说,这只白鼠是位“高位截瘫的病人”。梁鹏课题小组用从人体胚胎中分离出的神经干细胞,加入各种诱导因子在试管中培养了近9个月,其间他们克服了人胚干细胞在体外传代一段时间后容易分化和凋亡的难题,干细胞指数一直呈现增殖状态。而后课题组将人胚干细胞移植呈现增殖状态。而后课题组将人胚干细胞移植于高位截瘫的白鼠体内,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这只白鼠后腿的运动功能开始逐渐恢复,如今已能自主支撑身重、缓慢移动和爬坡,并开始自动排尿。经检查证实,神经干细胞在白鼠体内存活良好,已向病变部位迁移并分化成熟的细胞,脊髓损伤处的神经细胞处于明显的再生过程中,且未见明显的排异反应。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齐恩重说,一旦时机成熟,下一步我们的研究重点将着手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治疗研究。
现阶段,国内外医学学术界都公认神经干细胞移植是修复神经功能受损的有效方法。据专家介绍,一般来说,神经干细胞的获取途径有三方面:一是胚胎,即从流产胎儿身上抽取干细胞;二是克隆,即抽取动物细胞注入卵母细胞,培植成干细胞;三是取自成体自身,就是抽取骨髓,加入各种诱导因子,进行基因改造和修饰,定向诱导分化成神经干细胞。
梁鹏博士说,神经干细胞获取的前两个来源难以回避来自医学伦理道德的困扰,而且从技术层面上说,难度也大得多。而徐教授从骨髓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技术相对较成熟,实验的效果和可靠性也较前两种明显。
据了解,徐如祥教授主持的神经干细胞研究自1998年开始在动物身上做实验,其结果使偏瘫的猴子基本恢复了行走功能;为了实验治疗失语症,课题组先让能说“您好”的鹦鹉失去语言功能,植入神经干细胞后,鹦鹉又恢复了说话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徐教授课题组用于实验的动物有白鼠上万只,猫上千只,狗几百只,猴子50多只,鹦鹉30多只。
不仅如此,徐教授所带的课题组已展开了临床试验。1个多月前,有三位志愿者(分别是脑瘫、脑外伤和脑血管瘤患者)经本人和家属的强烈要求,接受了神经干细胞移植,疗效正在观察之中。徐教授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准备正式用于临床,三五年内可以在临床中普通应用。
据梁鹏介绍,现在我国偏瘫患者的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植物人则达100万之众。如果神经干细胞移植获得突破,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目前一名植物人患者一年的医疗费用少的达30万元,多的则超过100万元。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如能大规模开展,治好一名植物人患者的费用可控制在3万元以内。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承远教授说,神经干细胞移植是国际医学界的一个前沿学科,研究前景十分看好。但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首先我们应该尊重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切忌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可以套用古人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至于目前国内外报章炒得沸沸扬扬的英国人凯文·沃里克“半人半机器人”的行为,徐教授和吴教授则不以为然,认为其不过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行为罢了。沃里克认为,将植入皮肤下的硅制芯片与人手臂的神经相连,可以让饰演《超人》的男主角克里斯托弗.里夫这样的瘫痪病人恢复行动能力。梁鹏认为,可以将沃里克的做法归纳为物理疗法,即使通过外界电流的强刺激,病人的神经可以有所反应,但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只是“治标”,要想从根本上恢复患者的行动能力,仍需“治本”,神经干细胞移植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正因为如此,我国也在近几年加大了对神经干细胞研究项目的投入。徐教授所带的课题组不仅入选了全军医学科研“十五”计划基金重点课题,也是广东省重大医学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因而得到了600万元的专项资金资助。可以预见,国内外医学界对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方兴未艾,必将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或许我们在不久的将来,真能看到张海迪、桑兰等瘫痪病人重新站立起来。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