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导致植物的生理效应。
过去,科学家也曾发现过一种脱落酸受体。然而,仅只限于知道脱落酸对植物开花和侧根形成的控制。对控制植物种子发育、气孔以及对干旱适应性的脱落酸受体,一直是未解之谜。张大鹏教授发现的是“一种参与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蛋白质的脱落酸受体”,张大鹏将这种蛋白质命名为“ABAR”。分子克隆研究发现,“ABAR”是参与叶绿素合成和质体—核信号转导的蛋白质,其名称为“镁螯合酶H亚基”。
科学家说,对植物激素的研究,是人类进行植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的重要理论源头,同时,可以对作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的实践起到革命性的作用。20世纪中期的“绿色革命”,之所以能使水稻、小麦等作物的产量大幅提高,就是利用了植物激素途径的关键基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控,从而提高了新品种的同化、代谢能力和抗逆能力。
当张大鹏教授领导科研小组的这篇创新论文在《自然》杂志发表时,适逢“植物激素与绿色革命”的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与会专家认为,探索主要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将有可能使作物产量再次实现新突破。随着包括对脱落酸在内各种植物激素研究的深入,也许有一天,又会迎来一场新的惠及全人类的“绿色革命”。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