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岁。
什么决定人类寿命长短
正常人到底能活多少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考察,采用不同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年限是不同的。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测算法认为,人类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自胚胎期开始,细胞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从而推算出人类寿命至少是120岁。性成熟期测算法推算,人类的自然寿命应为112~150岁。生长期测算法推算,人类的自然寿命为100~175岁。怀孕期测算法推算,人类的自然寿命最高可达167岁。以上4种方法推算的结果表明,人类正常的自然寿命都应该在100岁以上。
科学界目前达成的共识是:人类的寿命主要通过内外两大因素实现。内因是遗传,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惯。
遗传对寿命的影响,在长寿者身上体现得比较突出。一般来说,父母寿命长,其子女寿命也长。德国科学家用15年的时间,调查了576名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他们的父母死亡时的平均年龄比一般人延长9~10岁。我国广东省对百岁老人调查后发现,有家庭长寿史者占84.6%。一些资料表明,在年龄越高的人群中,其家族的长寿率越高,如在80~84岁的老年人群中,其家族长寿率为52%;而在105岁的人群中,其家族长寿率为71%。
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百岁老寿星的基因,特别是“4号染色体”有相似之处。研究人员希望对这些基因集中研究后,能够开发出相应的药物,帮助人类益寿延年。
在欧洲科学家看来,衰老是一种多基因的复合调控过程,表现为染色体端粒长度改变、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细胞氧化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了寿命的长短。
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普遍认为,载脂蛋白E2基因对人的寿命起延长作用。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长寿老人体内的载脂蛋白E3比较多,占到80%~90%。
“内因”很关键,“外因”也不可忽视。许多研究表明,通往长寿之路除了优良的遗传因子具有积极作用外,还与科学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一些科学家看来,环境和生活习惯对人类寿命所起的作用甚至能达到66%。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生活的人可以比一般人多活10年,即活到85岁以上,但若想再延寿15年甚至20年,是基因起关键作用。
人类能否突破寿命极限
生老病死,一直是人类痛苦的根源,长生不老是人类一直以来就有的梦想。
一些科学家认为,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延长细胞生命是完全可行的。由于基因决定人类疾病、衰老等情况,因此如果一方面能不断地发现致病、致老的基因,另一方面努力找出抗衰老的因素,改变前者利用后者,衰老的自然规律便可以被人类战胜。
现在已经发现了细胞的染色体顶端有一种叫做端粒酶的物质,它如同一顶高帽子戴在染色体的头上,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最后当端粒无法再缩短时,细胞的生命便即完结。如果能将端粒酶“时序倒转”细胞便可长生不灭。目前科学家已经取得的成果有:使用纳米技术,将实验鼠的脑细胞寿命延长3~4倍;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具有维持细胞分裂功能的基因和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植入人的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次数从65次增加到200次以上,突破了著名的“海弗里克极限”(即细胞分裂次数极限为40~60次)……新技术带来的曙光使不少人大胆想象,也许未来人类的寿命将没有上限,人类可以活500岁、1000岁甚至1万岁。
然而,一些人还是对人类寿命无限延长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抛开伦理问题不谈,生命运动的复杂性使对人体的全盘改造几乎没有可能。人的生命绝不是简单的细胞分裂,寿命长短在于多基因的复合调控。人类的衰老和长寿由多基因、多层面和多途径的复合原因起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体是复杂联系着的整体,很难保证用基因改变一个地方而另一个地方还能正常运转。除了从人体系统本身考虑,人们生活的环境大系统更是难以控制。让这两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保持人为协调,无疑难上加难。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