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我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获重要进展
  • 研究发现SDTL生命因子新用途
  • 肝细胞生成素等人胎肝来源新基因获创新成果
  • 动物体内发现植物抗病机制
  • 基因组图谱有了全球定位系统
  • 骨骼细胞首次在碳纳米管上繁殖成功
  • 转基因技术让蚊子不再传染登革热
  • 贫瘠土地有望变成良田
  • 英利用DNA技术预测嫌疑犯姓氏
  • 人类能否挑战寿命极限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动物的社会性可能受基因影响

      据新华社洛杉矶2月12日电(记者  陈勇)   因受到欺凌和惊吓而变得畏缩的实验鼠,剔除掉一个基因后,行为就能恢复正常。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发表的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动物的社会性可能受基因影响。 

      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鼠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一般乐于和陌生的同类接触,但如果遭到比较霸道、富有侵略性的同类的欺凌,鼠就会变得畏缩起来,而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能改善这一状况。研究人员让个头小的实验鼠每天与具有侵略性的大白鼠近身相处5分钟,小实验鼠常常被“揍”到容器的一角,余下的时间让它们隔着有一个凿孔的透明树脂玻璃墙相望相闻,虽然免去了皮肉之苦,小实验鼠也免不了受到精神折磨。经过10天的折磨后,再把小实验鼠与其他友善的实验鼠放在一起,但小实验鼠还是与受折磨时一样,表现得非常畏缩。 

      研究人员认为,老鼠的这一行为背后可能有基因的影响,特别是一种名为BDNF的神经营养因子。他们进一步研究了鼠脑内与欣快感刺激相关的两个区域后发现,正常实验鼠的腹侧被盖区含有较多BDNF因子,依伏神经核则只含有微量的BDNF因子;而在实验中被折磨的实验鼠,依伏神经核却含有更多的BDNF因子。 

      研究人员推测,腹侧被盖区生成的BDNF因子,传输到了依伏神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