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4日,在武汉江汉大学遗传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三个器皿内,刚孵化13天的中华鲟仔鱼,开口欢快吃鱼饵。该校医学与生命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来宁教授介绍,这是他们利用低温保存技术,使中华鲟卵延迟24小时受精,培育出的第一批中华鲟仔鱼,这是人类第一次用该技术,培育出中华鲟仔鱼。
中华鲟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洄游鱼类,被称作“水中熊猫”。它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孵化,存活后顺长江游入大海,成熟后再游回金沙江产卵。现在,由于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修建,它的洄游路线被隔断,因而有灭绝之虞。人们现在是在葛洲坝捕捞中华鲟成鱼,注射激素促其产卵,人工培育成活后放入长江。余来宁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尝试用低温保存、细胞克隆技术,在低温状态下保存今天中华鲟的细胞,并克隆其个体;然后永久保存其细胞,期望在今后环境发生变化或恢复到今天的状态时,克隆恢复今天的中华鲟。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