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记忆力取决于信息过滤能力
  • 每天轻微锻炼即可健脑
  • 科学家提出延缓早老性痴呆办法
  • 神经细胞死亡存在特殊机理
  • 美科学家研究证实人脑体积越大越聪明
  • 恐惧记忆机制研究取得突破
  • 人类大脑没有定型仍在快速进化中
  • 酗酒者有望轻松戒酒
  • 常运动可抵抗阿尔茨海默氏症
  • 血糖低不会损害大脑认知能力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国际视点:增强大脑记忆的药物盛行欧美

    许多东西又是源自长时记忆。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所学到的单词、方程式等必须经常复习,即所谓的熟能生巧。 

      学习一般是凭情绪,感觉越好,大脑记忆的东西也就越牢。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对学习必须首先感兴趣,反过来兴趣能帮助人们学习。那么,兴趣是怎么产生的呢?当一个人一次就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时大脑便会释放出一种多巴胺的“幸福荷尔蒙”。但是,成就感不能重叠,只有在类似的学习过程中重复,如一个小孩上午在课堂里对几何课觉得枯燥无味,但下午在家里玩电脑游戏很带劲,同样是几何图形,但游戏中的图形更让他兴奋无比。这两种情况都是激活大脑同一区域,小孩之所以会冲动,主要是游戏中的形象更生动。 

      对-来说,在游戏和音乐中不可能会感受到像孩子们那样的强大吸引力。-对消遣的东西以抽屉方式存贮,但孩子们却无法做到,他们对待计算机游戏和电视剧就像对待真事一样认真。因此,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的心理差别是,所学到的东西留下痕迹的深浅。儿童的大脑一直到青春期都在不断生长,所以接受新事物快;而成年人主要是修订已有的神经键,他们的不利因素是对新事物不如小孩那么敏捷,优点则是-所学到的东西能快速分类,例如当他学会法语后,马上又想学意大利语或西班牙语,假如他是计算机专家,尽管他已经掌握两种编程语言,但他还想学习第三种语言。 

      德国马格德堡行为生物学家卡塔丽娜•布劳恩对老鼠进行的试验表明,年轻的大脑容易兴奋,因此学起东西来也快。但如果这只老鼠早期没有学习经历,那它将永远是一个不爱学习的老鼠。为此,生物学家认为,德国的教育政策必须转变重心,与其拼命为高年级学生投入昂贵的基因技术实验室,远不如将资金花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上。从目前看,学龄前儿童预备班的建设十分重要,如法国和英国这种预备班已经相当普及,孩子们在那里学算术、学写字和学习外语。几年前神经研究专家就提出过儿童早期教育的专门时间窗口,尤其是学习外语。德国的情况是,等孩子们进入学校后,他们的许多窗口已经关闭。 

      那么,为什么教育专家不能与神经科学家坐在一起,来商讨如何改进德国的教学方案呢?这其中,除了意识上的鸿沟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合拍外,还有就是政府经费补贴。因此,有关这一问题意见很不统一。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埃克哈特科里莫称,重视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科学是个大错误,每年向那里投入大量经费,但始终不见成果。 

      当然,对神经科学家来说,改进教育方案是出发点,增强记忆的药物也是一种方法,也许还有更多的方法,但是用类似的药物是现实的。目前,美国大约有7%的大学生考试前服用利他灵(Ritalin)。此外,管理人员、科学家等也开始服用这种药物,甚至有些运动员也服用它,以增强自己的反应能力。据统计,美国Cephalon制药公司每年仅该药物的销售额就达400万美元。 

      增强记忆药物还能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增强记忆能力,也能帮助那些记忆力自然衰退的老年人群。目前,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康德尔成立的记忆制药公司正在寻找一种新的药物,康德尔本人已经找到一种作为长期记忆开关的蛋白。另外,MEM-1414物质可以阻止这种蛋白降解。动物实验证明,年龄引起的记忆衰退几乎不存在。不久,该技术将进行人体试验,几年后将投放市场。 

      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公司如瑞士的利他灵生产公司诺瓦提的目标是,不专门针对病患,而是针对那些改变职业现状的健康人群。该公司研究部主任荷林称,市场潜力惊人,但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德国大脑研究专家称,人们必须慢慢习惯用药物辅助学习。尽管目前这种方法可能有副作用和面临一定社会压力,但这是一种趋势。其实,人们不是一直在吞服增强体质的各种药物吗?那又为什么不能借助药物来减轻老年人失忆的苦闷呢?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