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多交税,少排可换钱——这说的是什么呢?目前,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中国将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中获利1 0亿美元。文中写道:世界银行和11家企业共同促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这将帮助两家中国化工企业每年减少1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政府将通过向两家公司征税获得其中65%的交易额。这笔资金将被投入到新成立的清洁发展基金中,用于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他气体的排放。
此前,还有两则相关的消息见诸报端:
其一,新西兰政府最近宣布,到2007年,新西兰人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将付17新西兰元“碳排放”税,该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收取“碳排放”税的国家。
其二,亚洲开发银行发布报告指出,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欧盟、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产业集团为避免因温室气体排放超标而受处罚,对碳排放指标的需求一直持续增长。如果买家与卖家之间的融资和技术问题得到逐步解决,那么未来几年全球碳排放指标买卖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
以上这些活计,用句大白话来说,就是“排污交易”。乍一看您也许觉得有点儿别扭,但它已然在现实操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实,早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的《京都议定书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