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郝育军)“十五”期间,我国以工程措施拯救濒危物种,使物种资源状况有了很大好转。据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卓榕生介绍,最新的资源调查显示,55.7%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稳中有升,71%的野生植物野外种群达到稳定生存发展的标准。
“十五”期间,我国新建自然保护区763处,相当于工程启动前40多年建设数量的4/5。截至去年底,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1672个,面积1.19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36%,初步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网络,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已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保护区域涵盖了90.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65%的高等植物群类,以及30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
随着保护工程的实施,我国进入了以工程措施拯救濒危物种的新阶段。在国家层面,根据物种拯救的迫切需要,我国选择了大熊猫、虎、金丝猴、兰科植物、苏铁等15大物种纳入国家工程予以拯救。各地也确定了重点拯救的上百种物种,积极强化保护。目前,全国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处,使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上千种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朱鹮、扬子鳄、野马等相当一批物种已成功回归大自然。野生动植物物种分布范围逐步扩大,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