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本报莫斯科10月9日电 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学研究所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问题研究所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对荒地的开垦是导致大气中甲烷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甲烷在温室气体中作用仅次于二氧化碳。地球上只有土壤中的细菌能破坏大气中的甲烷。过去150年来,大气中甲烷浓度升高了1.5倍,全球气候也有明显的升高。 通常情况下,土壤会氧化大气中的甲烷,从而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过程。然而俄研究人员发现,在开荒过程中,土壤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本上停止了对大气甲烷的氧化过程。以前,研究人员注意到了土壤对大气甲烷的氧化这一事实,只是最近才首次从实验获得证明。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来自不同试验场的各种不同土壤样品放入烧瓶,烧瓶中甲烷的浓度与大气中的一样。经过8-12小时后,在含有森林荒地土壤样品的试管中,甲烷的含量几乎降低了10倍,而含有耕地样品的烧瓶中甲烷的含量在72小时内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在含有森林荒地土壤样品的试管中加入具有抑制微生物活性的乙炔后,试管中甲烷的氧化才完全停止了,这正好说明,土壤中的细菌负责甲烷的消除任务。而细菌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包括土壤具有一定的酸性并有矿物质存在,不是所有的土壤都符合这样的条件。
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已开垦过的土地不具有逆转性。因为长期的耕作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