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气候变暖威胁野生动物生存
  • 德国科学家关注南极动物的生态环境
  • 美国称地球温室效应已更加明显
  • 北极冰盖萎缩创新纪录
  • 非洲五大湖面临严重危机
  • 全球近半湖泊受到严重破坏
  • 气候变化是黄河源生态急速恶化主因
  • 罗布泊惊现地下水库
  • 非洲是荒漠化最大受害者
  • 近期台风为何频频登陆我国?(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中国本土蜜蜂越来越少 种群数减少八成(图)

    会主任的杨冠煌告诉记者,西方蜜蜂是东方蜜蜂近缘种的品种(亚种),包括意大利蜜蜂、欧洲黑蜂等。最早引进西方蜜蜂可追溯到清朝末年,俄罗斯移民将欧洲黑蜂引进新疆伊犁地区和东北边境。引进西方蜜蜂主要是看重了它取蜜容易,产量高;不逃亡,便于人工繁殖等特点。

      引进西方蜜蜂后,西方蜜蜂在一些农村迅速扩散,导致中蜂分布区域迅速减少。新疆和大兴安岭地区中蜂相继灭绝,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已没有农民传统饲养的中蜂了。目前,西方蜜蜂在全国分布(西藏除外)的总群数约500万群。而目前饲养中蜂群不足100万群,山林中已很难找到野生中蜂群了。

      中蜂为何不敌西方蜜蜂

      为什么东方蜜蜂“打”不过西方蜜蜂呢?有专家认为,盗蜂行为是西方蜜蜂毁灭中蜂的直接手段。蜜蜂属各种类都具有在蜂群间互相盗蜜的行为,这称为盗蜂行为。这种行为若发生在同种蜂群间,由于各群守卫蜂的把守,盗蜂多数被驱逐或被厮杀,很少造成危害。但中蜂群不能完全识别西方蜜蜂种的盗蜂行为。比如,意大利蜂到了中蜂蜂巢的门口,先振动翅膀,中蜂就让它进去了,因为意大利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与中蜂的雄蜂翅膀振动频率有点相似,中蜂就误认为它是雄蜂了。西方蜜蜂的盗蜂行为最终使蜂巢“失守”,中蜂会因无蜜源可采集,无法度过冬季而死亡。中蜂蜂王也会被西方蜜蜂杀死,蜂王的死会造成蜂群的灭绝。

      杨冠煌说,西方蜜蜂还干扰了中蜂的自然交尾。当一个村、寨饲养的西方蜜蜂多于中蜂时,会使3公里范围内家养和野生的中蜂群的处女蜂王交配成功率急剧下降,甚至无法繁殖。

      西方蜜蜂还带来了传染病。这些病在西方蜜蜂中不会造成严重危害,但传染给中蜂后,会造成中蜂大量死亡。

      生态影响不可低估

      中蜂的减少会降低当地植物授粉总量。因为中蜂对本地植物授粉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西方蜜蜂。例如在同一采集地区,中蜂每日出外采集时间比西方蜜蜂提早和延迟2—3小时。中蜂的工蜂在气温7℃左右能正常采集活动,要比西方蜜蜂低3℃—5℃左右。杨冠煌介绍说,中蜂的减少破坏了我国固有的自然生态体系。使植物多样性减少,从而影响其他生物种群的变化,比如由植物种类众多的杂木林森林向植物单调的松杉林转化;导致昆虫种类减少,使鸟类减少,从而引发虫灾。

      杨冠煌建议,当前在中蜂已处濒危状况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应设立自然保护区。此外,应积极探索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西方蜜蜂的高产性能,如分泌王浆、采集蜂胶等基因转入中蜂。

      有人作过统计,每消失一个物种,就可能危及20—30个物种的生存。拯救中蜂不仅是拯救这个单一物种,更有利于保护多个相关物种的生存环境。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