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乔地)继黄河调水调沙试验之后,探索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又一重大尝试———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于7月26日全面启动。
黄河小北干流位于晋陕交界的禹门口至潼关河段,该河段属于游荡摆动的堆积性河道,地域广阔,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区内大量滩地为低洼易涝的盐碱地,是一座位置适中规模宏大的“天然沙仓”。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是利用弯道水力学原理,将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工程措施进行合理调度,充分借助水流自身力量实现粗、细泥沙的自然分选,把对下游河道及水库淤积影响较大的粗颗粒泥沙滞留在小北干流两岸洼地,细颗粒泥沙回归黄河,以达到“淤粗排细”的目的,从而改善进入下游河道及水库的水沙条件及泥沙组成,减少三门峡、小浪底库区及下游河道淤积,延长小浪底水库淤积库容的使用寿命,结合调水调沙,逐步恢复下游河道健康形态。
为达到“淤粗排细”的试验效果,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放淤试验区的设计中采用了弯道水力学、缓流分选泥沙等技术,即通过引洪放淤闸、一级弯道溢流堰、二级弯道溢流堰、淤区格堤、退水闸等工程布置,以达到分选泥沙的目的。在试验前,通过“三条黄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联动,建立了旨在实现“淤粗排细”目标的大河流量、含沙量、场次洪水洪量、水沙同历时、泥沙中数粒径、平均粒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