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候选优秀论文]哺乳动物细胞RNAi进展
  • Sigma推出新shRNA载体文库
  • 耶鲁:首次发现妥瑞症miRNA调控机制
  • Qiagen人类药物基因组siRNA推出
  • 治疗性RNAi技术专利抢滩行动开始
  • 武汉大学构建双siRNA表达系统
  • [候选优秀论文]东南大学 谢维
  • RNAi全球组织会议召开
  • 王晓东最新Cell文章深度解析RNAi
  • Invitrogen推出siRNA产品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Cell:挑战传统的转录后表达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目前我们最熟悉的转录后表达调控恐怕非RNA干扰莫数,而由RNA介导的沉默可以分为由siRNA和miRNA介导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RNA在表达调控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处理小体的胞质转化灶(cytoplasmic foci)是如何在转录后对mRNA进行表达调控的,文章发表在9月23号的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Roy Parker在2003年发现了一种叫做处理小体(Processing Bodies, P-Bodies)的转化灶。在最初被发现的时候,Parker将它形容成为垃圾堆积站,并将它的功能定义为衰减mRNA和降解mRNA。可是随着研究不断的进行,Parker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处理小体不能被形容成为垃圾堆积站,应该是mRNA的储存仓库才对,在这里储藏的mRNA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处理小体不仅仅是收集着一些暂时用不着的mRNA,同时它也是一种转录后表达调控中的关键结构。在新的研究当中,研究人员定义了两种衰减激活因子Dhh1p和Pat1p。缺失了这两个蛋白的的细胞大概只有10%可以形成处理小体,从而使细胞无法正常抑制一些不该被表达的蛋白的翻译过程。相反,如果过量表达Dhh1p和Pat1p造成细胞的翻译抑制,处理小体的形成以并停止了细胞的生长。在人类当中与Dhh1p同源的蛋白是RCk/p54,它在体外具有抑制翻译的功能。Dh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