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生物标记物预测肝癌的转变
  • 使肿瘤风险增3倍的第三个乳腺癌基因
  • 乙肝疫苗可预防原发性肝癌
  • 白血病严重并发症研究新进展
  • 华人科学家发明癌症分子诊断新技术
  • 华裔科学家发现抗癌鼠
  • 夏树华等人抗肿瘤研究获大突破
  • 国际评价显示中药确能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
  • 金红川《自然》上公布肿瘤研究新成果
  • 只需一滴血便可查乳腺癌肺癌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汕大教授探寻食道癌潮汕高发的病根

    健康人群血样。每一名被调查者都填写了知情同意书及三代以上在潮汕地区出生和生活的说明。至2003年底,我们开始对潮汕人群进行HLA基因研究,从而得到潮汕人群最易发生的几种恶性肿瘤的基因特征。”胡盛平教授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顺势深入研究下去,将潮汕群体的基因样本与其他9个汉族群体———大陆闽南人和大陆客家人群体、台湾闽南人和台湾客家人群体、香港汉族群体、新加坡汉族群体和中国北方群体、中国中原群体和中国南方群体的基因样本进行比对,科学地分析10个汉族群体HLAA和HLAB等位基因频率的遗传树。   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10个汉族群体中,潮汕汉族与大陆闽南汉族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而与中原汉族的距离甚远,尚不足以证实史料中“潮汕人群起源于中原汉族”的说法。这一成果引起了国际遗传学界、人类学界的关注。《美国体质人类学》网站和杂志公开发表了胡教授“潮汕人群起源的研究”的论文,认可了胡教授此项基因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潮汕人群与闽南人群同宗?DNA铁证:两者遗传距离仅0.0042   胡教授向记者详细解释了此项研究中潮汕群体与其他9个汉族群体的精确遗传距离的计算。她说:“我们通过把潮汕人的基因研究结论与其他9个汉族群体的HLA资料进行比较、验证,最后通过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潮汕群体与各汉族群体的遗传距离,再依靠计算机统计软件得出最后的数据。研究显示,潮汕人群与大陆闽南人群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042,即这两个人群具有高度的亲缘关系;潮汕人群与中原人群的遗传距离为0.0342,亲缘关系相距甚远。”   胡教授进一步分析说:“本次潮汕人群被调查的样本量超过500份个体,属大样本研究。我们的此项研究从采集标本的纯度到基因分型以及与其他汉族的基因比对分析等各个环节都很规范,结论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然而,据文献记载,潮汕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原汉族。大约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被认为是中原汉族移入潮汕地区的开始。公元265年至316年的西晋时期,是中原汉族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伴随着所谓的永嘉动乱,古中原地区的人们向广阔安宁的南部转移。在这段时间内,中原汉族移民以各种方式渐进地影响着南部的土著居民。一直到宋末元初,潮汕地区的土著居民几乎被中原汉族同化。   不过,从历史角度看,中原汉族并不是直接移入潮汕的,他们首先定居在福建,然后逐渐移居潮汕。到了明朝,福建居民大量涌进潮汕地区,形成了现在的潮汕人和闽南人享有共同的方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从DNA基因分析的结果看,潮汕人和大陆闽南人最短的遗传基因距离反映了这两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 潮汕人源于中原汉族?目前尚无充分遗传学证据   胡教授告诉记者:“潮汕人群起源于中原汉族已经得到了来自历史学家、语言学研究、生物学、社会人类学、考古学发现以及成文的家谱的支持,其翔实的历史史料为我们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线索。”目前的研究结果只证实了潮汕人和大陆闽南人拥有共同的祖先,但尚不能为潮汕人群起源于中原汉族的假设提供肯定的遗传学证据。   对于为何会出现与史料记载不一致的结果,胡教授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原群体的基因标本不纯。此次潮汕人基因研究的结果与其他9个汉族人群做比较,9个汉族群体的HLA资料是通过一些公用数据库等途径获得。由于中原地区人群的流动性很大,范围确定也就相对泛了些,在采集标本时可能有人群不纯的情况,从而造成在比对过程出现偏差;二、环境引起基因突变。潮汕人群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可能造-群基因飘移或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群体出现基因差异;三、通婚而引起的基因飘变。大量中原汉族涌进潮汕地区与当地土著人通婚,进而引发基因结构的改变。   “不过,用DNA的方式探索潮汕人的起源还没有结束,我们希望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对于历史上的结论应该有一种更新的说法。”胡教授告诉记者,接下来,她将进入Y染色体的研究。男性染色体一代代地由父子相传,而且“性格”稳定,一般在几十代之后才会有一到两个基因位点发生变化,研究Y染色体将能获得更多的潮汕人群的基因数据。本报记者邓丹丹摄影报道   □人物链接   胡盛平:博士,教授。现任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中心主任、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兼司法鉴定中心DNA物证鉴定室主任。1996年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分子生物学理论,全面掌握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先后完成了两个基因的分离克隆,并进行基因的调控研究。科研论文在包括《血液》在内的多种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目前正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从事潮汕地区高发性恶性肿瘤的遗传学研究以及潮汕人群基因结构的研究。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