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肯尼亚开设第一块转基因玉米试验田
  • 转基因安全管理:安全评价是核心
  • 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增产逾25%
  • 转基因木薯利用病毒基因对付疾病
  • 我转基因棉花产业化国际领先
  • 美国开始在地下种植制药用转基因作物
  • 白俄罗斯科学家率先育出抗虫马铃薯
  • 天津市转基因水稻率先走出实验室
  • 野生小麦基因简便导入普通小麦
  • 新危机:转基因作物可与野生杂草杂交繁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转基因稻米再次引发争议

    中,武汉市江夏区国诚米厂以及云梦市云仙米厂等所生产的大米,已经严重地受到非法转基因稻的污染。由于转基因抗虫稻种已在武汉市种子市场非法销售两年以上,不排除湖北省其他地区的大米加工企业也存在这种情况的可能性。   绿色和平组织对广州市工商部门建议,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唯一经农业部认可的转基因生物检测机构,可以要求其对市场上湖北大米进行更精确的实验室检测来协助调查和执法工作的进行。   由于非法转基因大米的外表与普通大米无异,普通人难以分辨,包括市民、批发商以及经销商等都无法自行判断是否购入了转基因大米。湖北省农业厅目前正在进行调查,因此希望广州市可以与湖北省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争取从源头制止非法转基因稻米流向广州米市。   尚未发现对人类有害的证据   专家:目前这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   尽管绿色和平组织对转基因稻米持绝对的反对态度,但是目前,尚无国家对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作出最权威的论证。   据中科院《科学新闻》发表的一篇文章表述,将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三点:一、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二、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三、转基因产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  然而,对于该文章的结论,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其正确性。一些专家表示,到目前为止,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是:这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   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科学家吉拉德·巴里表示,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转基因作物对人类有害的证据。他表示,中国的转基因大米使用的基因可能是Bt蛋白基因,在欧洲和美国这种基因技术都被允许使用在玉米和棉花的生产中,目前并未发现过敏或其他问题。   销售转基因稻米是违法的   业内人士:此种稻米未通过国家安全评估   虽然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尚没得到有关方面的论证,但是业内人士表示,销售转基因稻米是违法的,原因是没有通过国家的安全评估。  中国没有放松对转基因的研究   截至目前,国家农业部并未对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这项调查报告有任何回应,但是有关人士透露,中国对此并没有视而不见,一直没放松对转基因的研究。   一项数据显示,2002年初国家耗资1.4亿元投入到“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工程”项目。到2003年8月止,我国受理转基因安全试验申请1044项,批准777项,其中有446项完成中间试验,198项完成环境释放试验,55项完成生产性试验,73项完成食品安全性检测。但是,从2000年至今,没有一项技术获准商业化种植。   转基因米商业化种植引发争论   虽然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还没有通过权威的评估,但是转基因稻米能否在中国商业化种植则成了科学界和有关部门争议的话题。据了解,造成这一争议的关键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对健康和环境的担忧阻碍了转基因稻米的商业化。   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黄主任在接受一媒体采访时表示,2003年对试种植转基因水稻的8个村做了数月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可以使农民少用80%的农药,增产6%-8%,农民每公顷增收676元。如果全国90%地区种植转基因水稻,粮价将下降,社会福利每年增加41亿美元。他还表示,转基因水稻晚推广一年就等于放弃了每年200亿元的收入。   尽管可见的利益就在眼前,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主粮的商业性生产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试验转基因稻米。原因是对于潜在健康和环境后果的担忧阻碍了转基因稻米的种植和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中国将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口粮的国家,消费者所面临的是“不得不吃”的后果。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